|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林业局 > 林业信息 > 林业产业 > 正文内容

白河县发展林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9-11-01 15:08作者:黄治青 潘登云

近年来白河紧扣县情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营主体为抓手、以创新机制为保障、以群众增收为根本,大力弘扬“三苦”精神,狠抓木瓜、核桃、油用牡丹、林下经济为主的山林经济发展,坚持将林业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有力推动了全县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也有效解决了广大贫困户稳定增收。

一、依托外出返乡能人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带动整村整组林业产业发展。

白河虽然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但发展林业有潜力。2015年,冷水镇三院村能人周汉胜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全民创业”和“发展山林经济”的号召,务工返乡后,投资2000余万元,将全村3000多亩土地一次性流转30年,整村规划建设山林经济产业园,种植核桃3000亩,林下套种油用牡丹1500亩,其他作物1000亩,魔芋500亩,发展聚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林产业。同时,并投资1000万元在搬迁社区内建立了一个年生产能力150万斤的核桃和油用牡丹加工企业,仅2018年核桃园产核桃3万斤,油用牡丹籽100吨。“自从有了核桃园区,不光村子变美了,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提起现在的生活,三院村贫困户周晋虎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周晋虎现2口人,前几年妻子患癌去世后,和上初中的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紧巴巴,周汉胜回村后,流转了他的4亩耕地种上了核桃,退耕还林补助由周晋虎享受,并常年让其在园区务工,年收入达到2万元,孩子大学学费有了保障,自己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周晋虎只是园区带动贫困户的一个代表。该村现有397户14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4户,480人,全村已有居住在高山地区的372户1070人,通过移民搬迁搬到了山下移民安置社区。全村90%的石坎水平梯地实现了林业产业集中经营,山上90%的农户全部搬到了山下安置社区, 90%的搬迁户依托他们有了就业致富门路,带动形成了“还山上生态林、建山下新社区、办社区新工厂、育时代新农民”产业发展模式

二、依托工商资本建立现代林业园区,统筹解决搬迁就业增收

积极鼓励工商企业县兴达公司刘合兴返回仓上镇天宝村投资1.5亿元,将天宝村3组6000余亩挂牌山地一次性连片流转过来,投资建设天宝农业园区和山下的裴家社区。根据山林资源条件,将高山园林苗木花卉作为重点,把本地木瓜、茶叶、核桃、杉木、棕榈、牡丹、黄姜等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苗木、中药材引进园区,使园区形成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景观园区。同时在山下建设了一个可以安置1500人的社区,不仅把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而且把山上400多人搬到了山下社区。搬到社区的贫困户杨意明提起现在的生活,充满自信与自豪,脸上乐开了花:“我现在不仅能脱贫,还能够致富”。杨意明家住天宝村四组,一家4口人,2017年在园区的带动下种植了4亩油葵,园区按每斤4元进行回收,杨意明的4亩油葵产量1500余斤,产值6000元,加上他通过园区技术培训,园区把他纳入产业技术工人,每月能够领取工资3000元,2017年仅在园区就拿到了4万元的收入。今年杨意明和妻子双双在天宝园区长年务工,两个孩子都在上中学,杨意明干工程,妻子干园艺,年收入达到9万元,计划2018年脱贫的杨意明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红火。三组贫困户陈树珍现在终于展开了笑颜,丈夫去世早,独自带2个年幼的孩子,以前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苦不堪言,自打园区将自家的3.2亩耕地、13亩林地流转后,园区一次性支付流转费用共计2.9万元,其中第一轮退耕地3.5亩退耕补助由陈树珍自己享受,并常年在园区务工,年工资收入可达2万余元,终于不用再为孩子的学费而发愁,计划2019年脱贫的陈树珍自己笑着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和娃儿都已经脱了贫”。

像杨意明、陈树珍这样受益的贫困户还很多,园区精准带动了83户350余名贫困户发展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回收农产品等帮扶措施,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实践探索出了“山下建社区、山上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发展模式。为使退耕还林后持续推进群众增收致富,白河县结合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工作,在全县大力推广这一模式。全县累计吸纳工商资本5.6亿元投入到现代园区,流转林地、土地建园7.54万亩,先后建成28个林业园区带动贫困人口净增3000元以上,全县成立造林林专业合作社55个,在园区内组织各类形式的扶贫合作社26个,辐射带动6000余户2万余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和发展产业,实现精准脱贫1862户5138人。

三、以主要林业产业市场主体为带动,推动特色林业内部三产融合。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承载、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思路,利用林业产业政策,把木瓜、茶叶、核桃、油用牡丹、林下经济作为重点,涌现出了一大批发展林业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企业。企业能人黄治纲于2009年在安福村累计流转土地2000余亩,累计种植牡丹1900亩,完成育苗苗圃建设200亩,建成观光旅游区200亩。现年产牡丹种苗3000万株,牡丹鲜花300万朵,牡丹种籽50余吨,先后与多个企业公司签订了牡丹花茶与牡丹种籽的供应合同,每年牡丹盛开季节,园区引来大量观光游客,园区形成了“种、研、产、供、销、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布局。通过土地流转、股金兜底分红、收购农产品、季节性务工等带动安福村从事牡丹种植农民193户,780余人,其中贫困户60户,162人。2014-2018年累计发放土地流转费及农民工工资319万元,其中支付贫困户土地流转费、工资及股权分红32万元,实现园区农户人均纯收入增收4070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975元。其中最为受益的是安福十一组贫困户钱杰庭,一家3口人,由于家庭缺劳力,前几年将自己11亩耕地一次性流转给园区,年土地流转费2380元,2017年被流转的耕地全部纳入了新一轮退耕还林,退耕补助自己享受, 2018年享受新一轮退耕补助5500元,股金兜底分红300元,季节性务工收入1900元,计划2019年脱贫的钱杰庭,2018年仅享受退耕地补助及园区带动增收7700元。

豪是15年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通过半年的考察调研后决定发展香椿种植这一绿色环保的特色产业,公司于2016年6月,在仓上镇槐坪村启动“千亩矮化香椿园、百亩温室香椿大棚”建设计划,利用极具山林经济特色的香椿产业结合安康市主导产业林下种植魔芋,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充分助力脱贫攻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春蕾农业通过香椿育苗、香椿产业园区建设、香椿林下种植魔芋、集中收购香椿种籽、香椿芽和魔芋的方式积极探索与各位农户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帮带机制,无论是园区建设优先使用贫困户务工,还是与贫困户签订育苗回收合同预付启动资金,始终将发展好特色香椿、魔芋产业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把以产业助脱贫做到实处。2019年,公司共计带动60户贫困户,180人次发展香椿产业,计划收购贫困户香椿种子1万斤、收购贫困户香椿种苗90万株、收购贫困户应季香椿芽2000斤、种植香椿6000余亩,发展矮化香椿园套种魔芋300亩。通过以上模式,把贫困户拉到产业链条中来,提高贫困自身积极性,让贫困户感受到干的越多,挣得越多,达到农民多种植,企业多增收的良性循环中来。雷德勤2018年通过白河县春蕾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回收的香椿树苗及种子获利有4万余元,远远的高出了以前种植其他的农作物,并且还表示与公司签订回收合同心里有底,手上有劲。

周汉盛、黄治纲、雷豪只是白河涉林企业发展的缩影。按照依托一产、带动二产、促进三产思路,坚持推行“三品一标”认证,大力发展林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拓展三产服务功能,促进“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推动了林业内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截止日前,全县14万亩木瓜基地,14万亩核桃,7万亩茶叶逐见效益,累计发展各类经果林61.21万亩,实现了人均3亩经济林果园,贫困人口基本达到生态产业全覆盖。林下种植魔芋、油用牡丹等10万亩;林下养鸡、猪,林下养殖梅花鹿、孔雀等100万余头(只、羽);选聘生态护林员1146名,实施生态公益林管护66.35万亩,上一轮退耕还林纳入公益林13.891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38.7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64%。培育省、市、县各类林业园区28个,成立林业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55个;形成了一批以木瓜、核桃、油用牡丹、梅花鹿、孔雀、鸵鸟等特色种植养殖与休闲观光配套的特色林业园区,促进了全县林业产业旅游产业发展。

主办单位:安康市林业局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915-3213118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6714号 网站标识码:6109000037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