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石泉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靶向施策,在“制”字上探索创新,县域生态空间管护能力持续提升,逐步实现了“护绿、增绿、管绿”和“用绿、活绿”双赢局面,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推行林长制,结构健全的“防护林”全面搭起
按照“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思路,全方位构建林长制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一是落实管护责任。设立了县、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全县1278名三级林长和165名森林警长实现了对12.64万公顷林地的分级管理体系全面建立;专设了林长制办公室,明确了县林业局等18个县级责任单位相应的职责,全县上下“一盘棋”压茬推进各项工作,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基本确立;出台了县级林长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责任清单、工作督查五大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了推进林长制工作的制度保障。二是落实管护队伍。探索推进了护林员制度,选聘续聘476名天保护林员、生态护林员、森林管护员并全部纳入林长制,实现森林资源的网格化管理,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岗的闭合工作链条。面对森林公安转隶,提前组建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做到了无缝衔接,避免了林业执法工作断档脱节,有效维护县域森林资源安全。三是落实管护举措。严格秦岭、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准入清单制度,认真执行林木采伐限额、林地使用定额管理和用途管控措施,全面实行林木采伐跟踪查验和项目占用林地审批红线勘界立标制度,严抓森林火灾预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挂牌保护古树古木320余株,承办了“祥鸟出秦岭、绿色十四运”安康市第40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建立了野外水质、鸟类、气象监测站点9个,拯救受伤或病危野生动物37只,整改销号森林督查问题图斑896个,办理林业行政案件18起,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控制在0.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强力维护了县域生态资源持续健康稳定。
深化林长制,增植扩绿的“长青林”全面构建
以“量质提升”为目标,一方面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森林资源;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森林增长工程,森林绿色版图进一步扩张,构建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长青林”。一是实施“封山禁牧”工程。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重,确保生态优先的原则,划定云雾山、凤凰山等封山禁牧区4个,封育面积1.78万公顷,对更好地促进县境内秦岭森林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促使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实施“增植扩绿”工程。坚持因地制宜、立足项目支撑,深入推进国土绿化,组织实施天保工程、重点防护等一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大力开展中坝作坊小镇业态提升工程、本草溪谷等7处景点景区的绿化设施建设,累计完成营造林9.15万亩,义务植树45万株,实施绿化面积0.65万亩,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清新、舒适、健康的绿色空间。三是实施“富美乡村”工程。坚持把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作为林业工作重点,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农户自愿、美化为主、兼顾经济”的原则,在11个镇30个村农户房前屋后实施“富美乡村”工程,建成乡村振兴绿化示范点2个,既实现了绿化美化,发展了庭院经济,又稳步推进了美丽新村示范带动建设。
用活林长制,生态惠民的“幸福林”全面打造
以“生态富民”为目标,着力提升林业综合效益,走出一条林业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的路子,充分释放了林长制的“生态红利”。一是景更美了。通过封山育林管理、推进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提升“三加强”举措,探索“林业+旅游”新模式,打造森林旅游景区景点25处,成功创建了首批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实现了“林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青山变金山”的历史性转变。二是业更兴了。大力发展林药、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产业,完成核桃、特色水果、木本油料、茶叶等经济林建设4.65万亩,带动种植大户100余户,创建国、省、市、县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示范园10余个,有序推进林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民更富了。坚持“镇聘、站管、村用”原则,选聘续聘176名国家生态护林员和201名森林管护员,兑付生态管护劳务报酬183.5万元,向2.7万户农村人口兑付生态效益、退耕还林等惠农资金3139.68万元,带动脱贫户2619人,人均增收7000多元,切实让林区群众真正享受了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