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林业局 > 林业信息 > 队伍建设 > 正文内容

汉阴稿园-清代卓尔不群的园林精品

发布时间:2012-08-30 11:05作者:

汉阴稿园,是一个在安康历史上有着重要文化影响的江南风格的都市园林。它是由时任汉阴厅通判钱鹤年自捐薪俸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修造而成的。

钱鹤年,浙江乌程人,嘉庆十年(1805)以监生署汉阴厅通判。到任后“兴学校、编保甲、表节烈、舒民困、教蚕桑,善政不可枚举”。尤其在平息嘉庆十年七月的“宁陕兵变”中,率部防堵宁陕叛兵于石泉,保全了汉阴全境生灵免遭涂炭,深得百姓爱戴。钱鹤年为官清廉,多才多艺,叶世倬评价他“素工指墨及琴,丰颐美髯,望之如神仙中人。”说明他的手指画十分了得,在安康名播一时。

稿园建成后,名流雅士纷纷慕名前往观瞻,兴安知府叶世倬、安康知县王森文、平利知县石珩(葱佩)、山南硕儒董诏、汉中洋县进士中书舍人岳震川等人先后莅临汉阴,在稿园创作了许多名垂史册的诗、文、画佳作,为安康文化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令人惋惜的是,这座曾经名噪山南的汉阴稿园后来被毁了。大量史料记载表明,稿园的确切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的汉阴县新民街至健康巷一带。综合叶世绰、钱鹤年、董诏当年记述,稿园大门坐东向西,进门右手,是一个依地势修造的亭子。由于这个亭子下部一小截踞于地平面之下,所以它的名子叫半亭。半亭北边生长了一棵枝繁叶茂宛如花盖合抱粗的老椿。从半亭折南向东,沿途搭建有一段木架,上面匍匐有葡萄、忍冬(金银花),架下编竹为屏,远远看去像歌台的样子。东廊有五间宽的水池,向北飞跨着双桥,双桥并列弯曲如矩,被称为矩桥。就是这座矩桥把池子分隔成了三个部分。漫步矩桥,从尽头拾阶而上就是毗邻东堂的听雨山房,这就是大观堂。堂内房门相通,左通客房,内设宾榻。主室进深宽敞,雅静明亮,这里是休闲雅集、酬宴宾朋的场所。大观堂后面,是山、池、桥、亭、台、榭,逐景纷呈,曲径相通。堂东依墙植柳为柳巷。北过锦鸡台,傍台登山,扑面而来的是几株苍笼翠绿的古桑,不远处便是金黄色的草亭,站在这里俯瞰,墙外的古寺尽收眼底。堂西小山奇峻,从六角形的看荷亭向上徒步就到了花竹弄。山北是环翠轩,设计奇巧,视角独特,站在轩中遥望古寺,让人感觉寺在园中。轩北畦圃叫稼圃,圃内茅屋三间,竹篱影映。南隅桔槔汲引灌圃之水,围绕屋子曲流到两个池中,这是园中一景,名叫曲水流觞,由这里向北通达不系舟。延寿阁西边是土地祠,古柏参天,老槐垂荫,它的北边都是小山,山头之间蝉联堆倚,山顶的亭子叫且坐,取苏长公(苏东坡,身为长子,人称苏长公)无事静坐之意。山腰云房洞下通斗室,西达方壶,曲折而上可达吉祥窝,三洞洞洞相连,都是凿壁为窗,风清气爽,适宜避暑。方壶之上是玉佩楼, 楼上为来青阁,阁左通草亭,右出云阁,到达平台。桑下为亭叫四宜亭,旁置石几,向南折回直通稼圃,条条小径都可迂回到大观堂。倘若登临园中亭阁远眺,南方的凤凰山层峦耸翠;北面的卧龙冈逶迤环绕;东郊寺庙参差错落;西边城墙若隐若现。园中大树历史久远,三塘一色旧岸新波。方池未修,水涸亭斜,荒草颓垣。北岸东角荆棘丛生,恶秽淤积。于是,移土覆秽,开堤西隅,疏通两池水,上面搭造板桥,桥上有亭叫观鱼桥。修缮池中旧亭命名为喜雨亭。板桥三曲到岸,亭桥之上称为风带。从看荷亭曲折登上大观堂屋后,叫望月台。至此堂与池接,池与山连,自成为园。时值夏秋季节,荷香袭岸,柳丝拂堤,游鱼觅食,千百为群,载酒双舟,高歌待月。继之月色朦胧,水光如镜,台榭参差,峰峦叠翠,倒影凌波,好像在水中临风舞动的样子。这种山宣外光,水虚内景的情境把稿园的园林气质彰显的淋漓尽致!

转过北山,西偏开辟一门叫“洞然”,以沟通后圃。依偎老槐树构筑一屋叫“鹤巢”, 屋左为“云房”, 屋右为蔬圃。鹤巢西边空地一百多步作“射圃”,设置了射坊一间,箭靶一块。北有延寿阁,阁前凿池,池中小山如岛,池西房屋如舟叫“不系舟”。又在“洞然”之西,劈山如桥叫“斟酌桥”。 水从桥下曲流,直达不系舟前,小舟不系任其漂流往来。三池之中,池南贴近短墙,墙外就是“稼圃”。最西边的空地,仍旧荒芜,用竹子做成屋的形状,左右栽植桃、柳,题曰“留余”,就是这里,也流畅着稿园不绝如缕的流风余韵。

1809年春天,兴安知府叶世倬游览汉阴稿园后,有感于稿园美景和钱公美誉,赋诗赞曰:“亭台总是此君成,面面筼筼绕碧洪。觞詠乐堪偕客共,烟霞贪不碍官清。旧时松菊存三径,转眼莺花望满城。记取使君留画本,亦园漫易稿园名。

主办单位:安康市林业局 联系电话:0915-3213118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6714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37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