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林业局 > 林业信息 > 队伍建设 > 正文内容

化龙

发布时间:2014-11-10 08:54作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化龙山,不仅因为道教八仙云游至此,流连忘返而闻名遐迩,更因为这里深厚的龙文化底蕴而声名远播。

化龙是蛟化龙,龙的发源地之意。化龙山林区,以龙命名的地方很多,如:化龙山垭、龙洞、发龙、龙山、龙门桥、龙洞河等……,龙在化龙山这片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化龙山南坡的山脚下,有个巨大的天然溶洞,当地人叫龙洞。远古时候,有条巨蟒在这里修行,它很和善,从不骚扰、祸害乡民,但人们还是对它敬而远之。蟒蛇得以安心修行五百年,可仍未成正果。后来,道教八仙云游到此,点化它说:“要修成正果,必须得到人们的香火供奉,在离这里不远的东北方,有一个庙宇叫灵观庙,你可以到那里去修行。”

蟒蛇为了不骚扰百姓,变成一条蚯蚓来到了灵官庙,躲在神像背后,偷偷地享受着人们的香火供奉。据说这里的神仙很灵验,当地百姓不怕路途遥远,都愿意来这里烧香膜拜,祈求平安丰收。据说有一鄢姓族人,每月的初一、十五,不管是天晴下雨,都会在族长的带领下来到这里烧香膜拜,而且代代相传从不间断,因此香火兴盛。

时间过得真快,在人们的烟火供奉下,一晃又是几百年过去了,蟒蛇也终于要修成正果了。传说蟒蛇修行道满,就会走蛟化龙,走蛟时蛟会借着洪水,沿着河走,一路会拖垮、毁坏很多桥梁、房屋、农田,如果破坏过大,就会被雷劈死。蟒蛇为了感谢当地百姓的烟火供奉,也为了千年的修行不至于白费,他选择了一条人口稀少地处偏避的河流走蛟,就是鄢姓族长住的那条河。临走的前两天蟒蛇托梦给鄢姓族长,说后天就要走了,感谢你及族人的烟火供奉,临走前还要讨扰你,请你组织族人搬迁到山腰,让开河道,拆掉桥梁,我要从你处经过,过后我会感谢你的。

第二天族长按照蟒蛇的嘱咐,组织族人全部搬迁到山腰,拆掉所有桥梁,让开了河道,人们为了蛟顺利的到达大海,而让开的这条河流,后来人们就叫让河。这天下午,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雷电轰鸣,天空中下起了倾盆大雨,一直下个不停,第三天晚上河水猛涨,一条蛟顺河而下,发出了山崩地裂的轰鸣声,因为只能看见两只灯笼似的红彤彤的眼睛,鄢姓族长知道那就是走蛟,便带领大家齐声高喊:“龙来了!龙来了!”蛟讨得了封正,很高兴,头一回尾巴一摆,顿时一个大坪呈现在眼前,大水过后,鄢族长就在这坪里盖房子,种庄稼,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坪叫回龙坪。

族长家也从此兴旺发达,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最为出名的是清朝末年的鄢举士,他是安康有名的才子,十八岁中举,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写得一手好字,当时的文人雅士能求得他的一幅字画,都是十分奢侈的事。据说他还有驯养野兽的本领,当时八仙到安康交通不便,他驯养了一只明宗羊(鬣羚),下安康时就骑着他的明宗羊,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一天可以往返安康。

   再说蛟继续前行,在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见人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对着河中两只灯笼似的眼睛高喊“龙来了!龙来了!”蛟一高兴把尾巴往岸边几摆,登时形成了一垄垄的农田,因这里大多住的是鄢姓人家,所以后来人们就叫鄢家台子,据说鄢家台子产的大米品质优良,用这里产的米煮饭,米饭上面漂着一层油花,几里路以外都闻得见米的清香,传说是蛟摆尾时掉了些鳞片,米饭上漂的油就是鳞片上的龙油,因此这里的大米年年作为贡米献给皇宫,专供皇上享用。

蛟在人们的祝福声中顺顺利利的来到了大海,终于成了正果,被封为掌管降雨的龙王,为了感谢化龙山周边人民,龙王让化龙山地区,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也许因为太忙,龙王也有忘记降雨的时候。所以,遇到久旱的天干年份,人们就派人到龙洞中用石头打龙池,希望让龙王知道该降雨了,说来也巧,一打龙池,顿时乌云滚滚、狂风大作,不一会儿就会下起大雨来,但降雨量总是刚刚合适,从不多下。

当地人民为怀念龙的功德,就把原来的龙修行的山叫化龙山,修行的洞府叫龙洞,从此化龙山周边,很多地方,都以龙来命名。

化龙山,如今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会有很多动植物专家前来参观考察,更有大批的游客前来游览观光。当你为化龙山生物多样性叹服,被迷人的风光所倾倒时,不妨也来听听龙的故事吧!

主办单位:安康市林业局 联系电话:0915-3213118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6714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37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