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林业局 > 林业信息 > 队伍建设 > 正文内容

大巴山的音符

发布时间:2015-06-08 15:21作者:

1.巴山之珠化龙山

化龙山位居我国巴山神秘的北纬32度线上,是大巴山主峰,海拔高度2917。南俯三峡,东襟神农,西衍南宫,北峙秦岭。

这里的山,约经九亿年地质演变,地理封闭,气候宜人,神秘的亚热带雨林浩瀚原始,广阔的高山草原起伏连绵……

楠木沟、流溪沟、青龙沟、韩河、让河、竹溪河、红水河、浪河、母溪河、鱼泉河等大小上百条流域之水日夜奔涌,汇集至化龙山的两大血脉南江河与岚河中,入汉江进丹江口水库,再千里迢迢调往津京。

奔腾的绿水跌宕低吟,如丝的瀑群珠飞玉溅,滚涌的云海锦天绣地,雨后的山岚万千气象……

凡是到过化龙山的人,没有一个不心仪这儿旖旎的自然风光,没有一个不交口称赞这儿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没有一个不被这里博大的生态文化内涵所吸引。多少人,来了去,去了又来,有林业建设者,有生物学者,有画家,有诗人,有文学家,有摄影家……他们在这方热土尽情耕耘。

2.大山脊梁护林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甘于寂寞,以大山为家,守护着深山的一方自然资源;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风雨无阻,以巡护为乐,保护着深山灿烂的生物类群;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青春无悔,视艰辛为享受,奔波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漫漫长路上……

 

他们,就是奋战在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全体干部职工,一群守护着“小神农架”、守护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守护着“巴山生物宝库”的“化龙山人”,一群翱翔在巴山深处的雄鹰。

化龙山的生物多样性位居陕西省各自然保护区之首,已鉴定的高等植物达2164种,大型真菌169种,脊椎动物374种,昆虫608种。重点保护植物有117种,重点保护动物有76种。这仅仅是过去科学考察报告的记录,化龙山保护区的科研人员还在不断进行野外考察,时有新发现见诸媒体,诠释着大山守护者的坚毅执著。

 

金雕在高山飞翔,鬣羚在密林奔驰,狍子在高原清鸣,鸽子花扑棱着翅膀,红豆杉沉淀着相思,红桦林写满了浪漫……

大山守护者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道路上,正风雨兼程……

3.热血豪情谱春秋

乙未初夏,阳历525日,在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要领导陈庆同志带领下,由保护区干部职工组成的12人联合巡护队伍,将向大巴山主峰——化龙山挺进。

此次巡护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沿线巡查、执法,考察高海拔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进一步挖掘主峰附近的自然景观资源。

参加本次联合巡护的队员有王卫东(科研宣教科科长、林业工程师)、龙大学(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林业工程师)、姚忠文(上竹保护站站长)、刘益波(八仙保护站副站长)、严共昭(高级技师)、刘平(高级技师)、贺峰(高级技师)、朱晓慧(女职工)、胡梅(女职工)、宋要强(研究生、林业工程师)、李军(中级工)。

安康日报社采访中心主任璩勇应邀参加联合巡护行动,体味基层护林人的野外工作,感受自然保护事业乐趣,探秘化龙胜地奇景。

根据行动计划,联合巡护的开始时间定在中午1:00,从海拔2200的化龙山垭徒步出发,巡护至海拔2917的化龙山主峰,傍晚6:00返回。

查天气,预报为晴间阴。

上午,12名队员分成两组,各自集中在八仙保护站、上竹保护站吃完早饭后,赶赴本次巡护的起点化龙山垭会合。

中午1:00队员们会合后,立即分配工作任务,分发行李、干粮。每人都要拿一小瓶矿泉水,带背包的同志将烧饼、黄瓜、雨衣、雨伞等装上,负责巡护监测的同志带好照相机、GPS、巡护监测表格、签字笔等。

“出发。”1:30,一切准备就绪,陈庆局长一声令下,大家开始向莽莽巴山主峰挺进。

草上的露珠,打湿了鞋子;陡峭的羊肠小道,随着队员们粗大的喘气声被一步步征服。

朱晓慧和胡梅两位女同志,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气概,不但率先走在前面,而且走得很快,还得意地说“雨中巡山好爽”,让人油然生出一丝敬意。保护区的女人们,是生态建设中的另一半天,他们与男同志一样有管护片区,与男同志一样要完成每个月规定的巡护监测任务,不辞辛劳,百折不饶,无怨无悔。

“好漂亮的冠果忍冬!”先头队员刘平一声清脆的喊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纷纷走近拍照、定位、记录数据。

向上攀登一小时后,天气突变,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化龙山海拔两千米以上独特的森林小气候,明显区别于低海拔地带,“山下晴天山上雨”是家常便饭,天气预报在这儿“失灵”一点也不奇怪。

大家穿上雨衣,打上雨伞。经过商议,决定原地等雨停后再出发。

向上望去,出发时清晰可见的化龙山主峰,已经隐藏云端,只能隐隐约约看出大山的轮廓。

“还要走多远才能到?”璩勇问道。

笔者道:“起码还要两个小时才能登上主脊,这条路又陡又长的,垂直海拔就要上升七百多米才能到达呢。俗话说‘看到屋,走到哭’,意思是看着近,但走起来非常费劲,尤其是快要登上主脊时那段路走起来更加吃力。”

说着话,雾就慢慢散开来。雨停了,一座独特漂亮的山峰忽然闪现在眼前。

“观音峰,观音峰”,大家纷纷嚷着。

没想到平时不大注意的一个山峰,在雨后雾散时却这般奇丽。是的,一尊惟妙惟肖的观音菩萨像,伫立在化龙山的半山腰,背后是浓浓的大雾,观音峰却清晰地显现在大雾之前,犹如用雾幕作为背景似的。带着照相机的同志,赶快记录下这难遇的奇景;填写巡护监测数据的同志,赶快在表格备注处写下“海拔2300处发现观音峰”的记述。对自然景观进行考察记录,是为将来有可能开展的生态旅游做好准备。

“云绕化龙山,主峰冲云天。化龙神仙地,雨中接地气。”陈庆局长浪漫即兴赋诗一首,激励大家继续前进。

登上海拔2500后,回头望,只见薄暮云海铺在脚下,远方的山被包围在烟雨之中,迷迷蒙蒙地延伸到远方,将天地织为一体。好一派人间胜景,好一个浪漫巴山,让我们这些攀爬在深山的林业人发出由衷赞叹。

 

正在行进中,大雨又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云雾越来越浓。经过讨论,大家“一厢情愿”地认为雨一定会停,一致建议攀上主峰目的地。向上望去,已经看不到主峰的轮廓,它被深深锁藏在厚雾里了。

忽然,山上传来了人声。大家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倾听,肯定是非法进山的人。果然,从浓雾中钻下来6位背着蛇皮袋子的周边社区村民。

陈庆局长吩咐有林业行政执法证的同志,按照林业行政执法程序查处,如有保护物种要坚决按规定处理,并要求现场对村民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龙大学同志将自然保护区条例的重要内容逐一向村民宣读、讲解。经过宣教,几位村民认识到了错误,纷纷表示接受教育,不再进入保护区破坏自然资源。

经检查,几位村民编织袋里均装着当地传统的山野菜天蒜(黄花韭),没有发现保护物种,现场登记后予以劝离。

雨越下越大,距离山脊垂直海拔还有300多米。山脊上的浓雾一波一波吹袭着,考虑到浓雾中能见度极差,为确保安全,巡护组决定就地吃干粮,补充体能后折返驻地。

刘益波拿出烧饼,姚忠文拿出洗好的黄瓜,分发给每一位队员。大家边吃边欣赏雨中靓景,聊着趣闻轶事。

宋要强忙着给大家摄像,贺峰忙着收集垃圾装入塑料袋中,李军忙着将现场照片发上微信。

严共昭给此行的一位特殊队员小黑(八仙保护站喂养的一只黑犬)掰下半块烧饼,它貌似八辈子没吃饭的吃相逗得大家哈哈直乐。

下山时,小径上的泥土在雨水冲灌下,变得稀乱油滑。大家深一脚浅一脚,稍不注意就会人仰马翻。好几位同志都摔了跤,坐了一屁股稀泥。草丛中的雨水更加繁密了,大家的裤子湿透了半截,鞋里面已经灌满了水,一走“噗呲噗呲”直响。

途中,笔者向璩勇介绍了保护区大多数职工都不是学林业专业知识,但每位同志都能认识常见植物400种,保护区生物研究专家刘平同志能够认识1000余种巴山植物。科研宣教科每年培训职工认识100种常见植物,这项工作在全国的自然保护区行业属于首创。璩勇由衷感慨:“你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回到海拔2100的驻地正河垭保护点,已经傍晚6:10。大家都没有带多余的衣裤来换下湿衣裤,便在保护点旁的雨棚下烧起一堆柴火,围着取暖。有的同志忙着烘烤鞋袜,有的同志则开始讲起了笑话。笑声,在雨中悠悠传扬开来,和着草木上的雨水温馨地“滴答滴答”……

此次巡护监测,处理了一起非法入区采挖野菜的行为,拍摄到了南方山荷叶、七叶一枝花、冠果忍冬、红花五味子、流苏龙胆、毛叶藜芦、匍匐子、伏毛铁棒锤、野罂粟等少见物种,发现了观音峰景点,收获颇丰,大伙满心欢喜。

4.“化龙山人”最可爱

奇哉!化龙山。美哉!化龙山。美则美矣!

山有魅力,人有品质。

常年奋战在化龙山的护林人,默默奉献着青春年华,有的常年与家人分居两地。他们奔波在山野深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无私奋斗着。他们,是最美丽的劳动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林业人。

怅寂寞,望苍穹;占霜雪,鏖风雨;大川锁,冰心玉;为兴林,何所惧!

 “化龙山人”是一群山里人,是大巴山生态建设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像跳动的音符,击打着大山,弹拨着森林,演奏着物语,谱写人与自然和谐交响曲。

“化龙山人”晴沐烈日,雨浴天水,无惧蚂蝗与草蜱,穿梭于险山峻岭间,不断抒写着生态建设的辉煌篇章!

主办单位:安康市林业局 联系电话:0915-3213118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6714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37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