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实施十周年之际,笔者围绕紫阳县近十二年退耕还林实施与效果、发展潜力与面临的机遇和后续如何发展等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退耕还林实施与效果调查
紫阳县退耕还林1999年试点、2000年正式实施,止2009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55.4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9.86万亩,荒山造林25.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工程覆盖全县25个乡镇的146个行政村、48650个农户、19.46万农业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 64.55%,造林成活率、面积核实率、造林合格率和保存率等工程质量标准都达到国家检查验收标准,顺利通过历年省市年度检查验收和国家阶段验收。1999-2010年12年国家累计投入紫阳退耕还林建设资金6.2553亿元,其中:投入造林资金0.2828亿元,向农民兑现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5.9725亿元。退耕还林是紫阳县林业发展史上,国家投资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退耕还林的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果:
1、引领生态体系建设,加速了生态环境改善。退耕还林使林草植被明显增加,全县因实施退耕还林新增营造林面积55.46万亩,占全县林业用面积的22.82%,占国土总面积的16.48%。至2009年底,全县林业绿化程度达到90%,林草植被盖度达到78.8%;森林覆盖率达到54.7%,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近60%。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形成了“水边柳成行,山腰茶桑旺,山顶松柏翠,路旁绿成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近五年来全县年降雨都在1100毫米以上,强降雨次数也较多,但山洪暴发和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大大减少,因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植被,退耕保土,减少耕作,水土流失带来的自然灾害比五年前减少95%,每年减少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今年“
2、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入。首先是退耕农户从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兑现中得到了实惠。全县年向退耕农民兑现粮钱补助6867.8万元,19.46万个退耕农民,人年补助资金352.92元。从2000年起,止2010年上年紫阳县共向退耕农户兑现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54225.4万元,户均补助11146元,人均补助2786.5元。其次是退耕还林扶持了林业产业发展。1999年以来全县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累计新建林业产业基地53.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1.56万亩,占新建面积的40.23%,现林业产业基地保存面积达到101.88万亩,农业人均3.2亩,基本形成了“中低山茶蚕油桐和柑桔,中半山耳菌核桃和板栗,中高山木本药材和生漆”的区域特色立体林业产业格局。2009年全县林业产业总收入达到6.56亿元,农民人均突破2000元。再次是退耕还林带动了林业经济发展。2009年全县林业生产总值达到28600万元,其中增加值11179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8%和55%;经济林产品产值达到25394万元,其中增加值10158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21%;林业总收入达到8.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林业总收入达到2610元,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到1567.7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退耕还林区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突破2000元,高于非工程区1倍以上。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退耕还林前净增2.87倍,达到3267元,其中退耕户达到3535元,高于全县平均的8.2%。
3、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后,一方面腾出农村劳动力就地发展林业产业和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全县现从事林业产业的人数近7万多人。另一方面劳务的有序输出,增加农民收入。退耕还林后农村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创收。2008年全县仅外出务工农民就达8.5万人,占农村总劳数的54%以上,年劳务收入达5亿元,带动7万多个农户增收。同时退耕还生态林,又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以紫阳茶民俗风情游、汉水风光、富硒茶生态观光园和擂鼓台森林公园为主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年综合8000万元以上。
十二年的退耕还林实践,有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推广:
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兴林强县理念,以退耕还林带动整个林业发展,将退耕还林实施和管护纳入对乡镇、县级有关部门的年度考评,保障退耕还林责任落到实处。[NextPage]
2、领导抓点,培植样板。2004年来县委书记、县长和市县林业局领导持续在退耕还林工程区抓点工程造林,到2010年七年共办造林示范点43个,完成造林7500多亩。县级主管领导、县林业局和各工程区乡镇主管领导每年都抓退耕还林抚育管护点,以此带动退耕还林管护。
3、注重质量,种苗先行。2002年以来,以县中心苗圃和国营林场为依托,以育苗专业大户为重点,在汉江、任河和蒿汉公路沿线累计培育骨干苗圃近万亩,产苗2亿多株,实现植树造林种苗自给有余。同时对造林种苗实行县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和“一签两证”管理,严格检验检疫,保证了种苗质量。
4、项目捆绑,统一治理。县委、县政府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将退耕还林与天保工程、汉江(大瀛湖)绿化治理和相关涉农项目捆在一起统筹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指导,统一检查验收。
5、严格标准,提高质量。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精心规划设计。坚持“大坑大苗,一次成林”的工程措施,严把“坑苗土水管”五个关键环节。强化管护,巩固成果,做到工程造林结束、抚育管护上马。
6、严格监理,跟踪督查。在施工中县林业局监理人员面对面的监督指导,督促按规划设计施工,加强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理;施工完成后按规划设计检查验收,并实行分级检查验收责任制和检查验收责任追究制。县督查办、考评办、林业局组成若干督查组对工程建设及管护抚育巡回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时整改,直到合格为止。
7、严管资金,规范运作。退耕还林项目资金到账后,县上专户存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照工程实施方案拨付工程资金,跟踪检查,防微杜渐。
8、注重生计,发展产业。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注重退耕区农民的长远生计,因地制宜,多造生态经济兼用林,大力发展具有紫阳特色的茶桑桔果药等后续产业,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问题。
二、退耕还林发展潜力与面临机遇分析
1、发展潜力。全县111.16万亩耕地,按照人均留足1亩基本农田后全部退耕还林的原则,留够35万亩耕地耕种后,应退耕还林76万亩,除去已退面积近30万亩,尚有46万亩坡耕地可以退耕还林。[NextPage]
2、面临机遇。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生态区位,结合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尔后,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重点生态地区退耕还林调研的通知》。今年6月中下旬国家林业局、发改委、财政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陕西、湖北、河南3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就退耕还林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安康市汉滨、白河、旬阳三县(区)进行了考察。表明国家将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的重点区域实施新增退耕还林。紫阳县地处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重点区域,退耕还林面临新的机遇。
三、退耕还林后续发展建议
1、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新增退耕还林项目计划。紫阳县地处汉江中上游、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重要区域,退耕还林尤为迫切和重要。建议县上大力争取列为国家实施新增退耕还林重点县,分年度争取退耕还林实施计划。同时科学规划和精心组织实施新增退耕还林。全县现有可退耕还林的25度以上坡耕地46万亩,可以用5-6年时间基本退耕还林。
2、加强对新增退耕还林实施的组织领导。紫阳县被列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退耕还林重点县后,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退耕还林的实施力度,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完善退耕还林管理部门职能,落实编制,明确职能,充实工作人员,以适应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及时查处信访案件、检查验收和后期成果巩固、后续产业发展、效益监测、科技推广等工作的需要。
3、建立退耕还林实施保障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需要各级从实际出发,组织退耕户对原有退耕地中树种不适宜、效益低的地块进行更换树种或改造,提高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调动广大退耕农户主动开展退耕还林抚育管护的积极性。
4、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退耕还林的同时,要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巩固提高蚕桑、茶叶、柑桔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板栗、核桃和以厚朴为重点的木本药材等新兴产业,积极推广乡土优势树种造林建园,积极探索“林下放养家禽”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实施林下种药、种菇来提高附加值,大力推广林产品深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广开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走良性循环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民增收致富来保障退耕还林健康发展。
5、强化退耕还林实施科技支撑。县、乡镇林业部门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主力军,承担着作业设计、组织实施、政策兑现、抚育管护、科技培训推广、森林资源保护等多项职能。需要县、乡镇加强林业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实科技支撑力量,加强科技干部培训,提高素质,为实施退耕还林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6、积极争取上级对新增退耕还林实施的政策资金支持
(1)争取国家增加对新增退耕还林的资金投入。一是争取提高退耕还林建设投资标准。随着物价指数上涨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现行国家投资标准显然很低,需要适当提高其粮食补助、管护费、造林种苗费补助标准。同时安排一定的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资金,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二是争取配套必要的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要事前调查研究,要规划设计、技术培训、跟踪技术指导、工程监理、检查验收,要召开现场会议推动工程建设等等,从上到下,一直到工程地块,管理工作量大面广,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去做,即需大量的工作经费作支撑。在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需要争取上级在下达退耕还林实施计划时,配套必要的退耕还林管理工作经费。
(2)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紫阳县是全国贫困县,自身造血功能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需要多争取国家扶持资金来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以解除退耕后农民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退耕还林才能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才能巩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