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白河青山苍翠,绿意葱茏。只要是来过白河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共同的感觉。特别是近年来,白河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机遇,满怀再造山川秀美新白河的激情,坚持走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绿化家园,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使该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日益凸显。
立足县情 科学规划定思路
白河县属全国174个首批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试点示范县之一。该县县委、县政府以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把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作为实现山川秀美,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和绿化美化工程,不断加快国土绿化步伐。
该县坚持按照“生态优先、科学规划、注重质量、突出效益”的原则,实行“高山远山生态林,低山河道经济林”的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与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迁移式扶贫、农民脱贫致富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木瓜、蚕桑和经果林,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同时,该县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全县每年抓8个千亩管护示范村、抓1个万亩管护示范乡镇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退耕还林54.82万亩,管护面积达到100%。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43.2%上升到55.1%,水土流失面积由退耕前的58.92万亩减少到退耕后的35.73万亩,退耕户人均增收2048元。农业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也由此渐渐地鼓了起来。
科学发展 拓宽生态发展富民路
2000 年以来,该县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该县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防工程二期工程、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等国家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在抓好工程造林的同时,号召全民参与植树造林,十年以来,参加义务植树总人数达到100万人次,植树近10 万株。加快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工程大户承包造林面积已达3万亩。
该县抢抓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好机遇,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退耕户管护的积极性和发展林业产业的主动性,这一互赢互利的举措,既可以很好地发展林业产业,又可以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截止2009年底,全县已累计发展桑园13万亩,养蚕发种近5万张,实现产值2000万元。从1999年开始,该县结合县情实际,以“一县一业”为目标,全县已累计建设木瓜基地面积达到12.98万亩,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建设100亩以上的示范点18个,全县基地建设覆盖15个乡镇,木瓜种植和产品加工在白河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据悉,今年,全县木瓜总产量可达2.14万吨,实现总产值50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220元。同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县结合汉江流域治理工程,还大力发展经果林。该县在316国道沿线、汉江两岸等自然条件好的区域,重点发展狮子柑、枇杷、板栗、核桃、樱桃、李子等干鲜果经济林和油桐、黄连木生物能源基地。目前,全县已累计建设20个林果专业基地,46处经果林示范点,经果林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高点定位 扶持创业让民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能喝,山能吃吗?家住麻虎乡太和村的黄江海,他就是一位看好荒山创业者,不断向荒山进军,闯出一条能致富的新路子。从今年的3月开始,老黄就雇用30多名村民在荒山除草、挖坑、育苗,看到现在长势良好的树苗,老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说,我把这片山弄过来之后种核桃,核桃每年的收入都是很可观的。我这500亩核桃园,5年以后最低的利润能达到10万元。这仅仅是林改后该县依托林业建设,扶持农民创业致富的一个缩影。
全民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好的环境,创业就失去基础,发展就没有活力。按照“支持就是工作,帮扶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发展就是目的”的要求,创优环境,倾心帮扶,保障全民创业行动顺利实施。这是白河县委书记郭德林在日前召开的县委十三届九次会议上的精辟论断。
据了解,该县规定,凡从事林业规模开发和农业规模种养的农民工,一律由林业、农业部门免费提供规划设计和技术服务,并及时办理林地、耕地使用手续,兑现良种、苗木、机械补贴等相关政策,充分做好农民工创业的资金、技术及合法权益保障。截至目前,该县林业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引导农民工创业,冷水镇川余村村民黄培山2009年投资1000万元兴建利达园梅花鹿产业有限公司,年养殖梅花鹿500头,吸纳32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通过饲料供应带动当地农户每月增收2500元以上;该镇水平村一组村民刘严洪,投资600万元兴建洪源木业有限公司,年产建筑横板30万吨,产值1600万元,净利润150万元,创税2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50个,带动农户种植建生白杨人均增收380元。
20.9万勤劳智慧梅花鹿的白河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奋发的精神,构筑着绿色生态家园。一个富裕、生态、文明、和谐的新白河即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