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政府主导组织种树绿化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如何进一步调动群众种树的自觉性还需要认真思考。
一些地方群众种树的自觉性不够高,主要原因来自思想认识和实际面临的困难两个方面。社会大力宣传种树对改善生态的重要性,这非常必要。但仅仅宣传这一点还不够,因为这一宣传角度不能把群众自觉种树的思想藩篱全部打开。比如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即明知种树重要,但会认为那是大家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种树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当然也有的人想去种树,但是苦于没有地方、没有树苗、不懂方法等等。在这些情况下,如果组织宣传不到位,群众种树的自觉性就会在头脑中夭折。
对群众而言,怎样的组织宣传才是到位呢?笔者以为,只有走入群众心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然后找出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才是关键。
在古代,古人对种树的宣传是可以成材,可以补风脉、资荫庇,可以壮景色。成材、壮景色两点,我们今天仍在宣传。而补风脉、资荫庇这点,却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去把握。在古人看来,人与外在的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讲究“天人合一”,且生活在一个“风水好”的环境中,可以祖辈福运亨通,而种树就能“补风脉、资荫庇”。所以,从这个角度宣传,使得当时的人们无论是哪个阶层的都心甘情愿、想方设法多种树、勤维护。
这个道理今天仍然有价值,因为这是鼓励群众自觉种树一个较好的宣传角度。当然,类似贴近群众心理的角度还很多,比如在城市中,政府专门留出空间,让人们结婚时种“幸福树”,生孩子种“成长树”,和孩子一起种“亲子树”,老年人种“长寿树”等,通过给种树赋予不同的美好含义,让人们自觉种“自己”的树,保护“自己”的树。通过全方位宣传,在群众中营造种树的浓厚氛围,让种树变成群众乐意做的事情,种树才能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宣传深入人心后,只有组织也深入人心,群众种树的自觉性才能充分发挥。以上面种“幸福树”、“亲子树”等为例,政府在组织种树活动时,应想到群众面临的种树困难,比如种树的地方离城市的远近,是否方便群众买树苗,树种是否多样,是否有技术人员指导,是否能出租种树工具等等,通过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把群众内心的顾虑统统消除,群众种树的自觉性便会充分释放出来的。
总之,在调动群众种树的自觉性时,需要认真组织,大力宣传,但前提必须是走进群众的心里,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人群的不同心理、不同需求,从而因地制宜选择人们容易接受的、愿意接受的种树方式和理由。相信把这点做好了,无论城市、乡村,人们种树的自觉性会更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