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省茶叶总体情况
“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福建”,这是福建茶业在中国茶业地位的充分体现。据统计,2013年福建省茶园面积356万亩,占全国3869万亩的9.1%;产茶35万吨,占全国产茶量189万吨的18.5%,茶业产值逆势增加18.3亿元,约有50万人在外专门销售茶叶。为了促进福建茶业发展,他们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和发展规划,2012年3月出台了《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全面提升茶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几年形成了多个知名产品,如: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漳平水仙、坦洋功夫等名茶,有“一县一品”之称。在全国乌龙茶市场中,福建的乌龙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年全国乌龙茶产量为22万吨,福建占80%具有绝对优势。以岩茶闻名的南平市拥有茶企业1800家,仅武夷山就有1200家茶企业、2000个茶叶品牌。福建早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地、消费地、集散地和重要的茶文化传播地,茶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产业。
二、安溪茶产业发展特点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隶属泉州市,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466个村(居),人口115万。2013年该县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8万吨,出口1.6万吨,涉茶总产值115亿元,涉茶人口80多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2135元中有56%来自茶业。2013年,安溪县GDP达到381.22亿元,公共财政收入总额达31.53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17亿元,为福建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连续5年位列“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第一位。茶业是安溪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安溪铁观音”获茶叶类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列“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第一位。安溪县茶产业定位高、规模大、品牌响、市场旺、影响广,归纳起来有八大特点:
一是基地规模化。安溪县茶叶基地建设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高,茶园管理规范,已建成20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10万亩绿色茶叶基地,1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2万亩有机茶基地和20万亩生态茶园。
二是产品品牌化。安溪县将“安溪铁观音”注册为证明商标,作为母品牌实行品牌共享、核准使用(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管理)。目前,已有220多家企业1500个系列产品核准使用“安溪铁观音”商标。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发展子品牌,“第香茶业”、“八马”、“凤山”、“日春”、“三和”等5个商标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另有17个商标品牌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三是产业全民化。安溪115万人口有80多万人从事涉茶产业,安溪“中国茶都”和“茶博汇”不仅突显安溪铁观音,也聚集了全国六大茶类产品,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茶叶集散中心。在福建尤其是安溪道路沿线、大街小巷、院落村庄“茶”元素无处不在;在茶厂、茶叶店、商场客房和居家住所,各个场合随处可见茶产品展示和茶文化的宣传推广,吃茶、喝茶、论茶成为人们沟通交际和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茶艺、茶道、茶文化和茶技走向了普及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形成了良好的茶产业发展氛围。
四是产销专业化。安溪县通过政府引导,逐渐形成了种植、加工、营销三大群体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茶叶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涌现了一大批茶叶种植大户,培育了一大批茶叶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并以本地市场(茶都)为中心,形成了辐射全国各地和海外的铁观音销售网络。尤其是历经10年发展,福建安溪电商群体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为茶产业插上一双隐形翅膀,2013年安溪茶叶电商交易额超15亿元,成为市场占有率的双料冠军——茶叶传统市场占有率17.28%、茶叶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21.3%,均居全国第一。2014年1月9日出台了《安溪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试行)》,从2014年至2016年每年财政预算将预留资金300万元,支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电商配套服务建设、人才引进、投融资支持等。在电子商务办公用房租金、税费返还和营销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此外,安溪还将从2014年起加大培育电商专业人才,每年支持200人次上淘宝大学,由县财政按每人次2000元给予补贴。
五是培训常态化。安溪茶叶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对全民开展的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常态化培训。他们自2006年以来,把“茶业万人培训工程”作为该县民生项目常抓不懈,对包括县直涉茶单位的干部职工、管理人员,乡镇领导、农技人员,村干部、农民技术人员、茶农,农资经营人员和茶叶营销人员,以及从事茶业宣传、茶文化工作、导游等各类涉茶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分层培训。同时,县政府及有关企业还利用安溪茶校、福建农学院安溪茶学院、中省茶叶科研机构等有关院所,集中资源加大茶叶人才培养,举办种茶能手、制茶师、评茶师和营销班、茶艺班、茶叶质量与安全培训等多项专业性培训,利用茶都优势与实际需要举办乡镇班、武夷红茶班、福鼎白茶班、夜校班、退役军人茶叶职业技能培训班和茶商培训班等针对性培训;各企业也针对自身发展需要和品牌推广积极参加有关高级经理班、研修班或自行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他们县上成立了茶业协会、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在中小学校组建了小少儿茶艺队,在各大学成立了大学生茶学社,民间的茶文化宣传交流中心、安溪铁观音茶叶站群等各种社团组织也非常活跃,他们以不同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宣传与培训活动,全县上下形成了全民宣传、全民培训的浓厚氛围,为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六是质量标准化。制定了安溪铁观音加工技术标准和《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等销售行为准则,推行茶叶质量可追溯制,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标准化保障体系,县茶叶协会每年对各企业抽检1次以上。安溪茶叶企业中,有5家获无公害食品认证,10家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8家获有机茶标识使用权;36家获ISO9000质量认证,55家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16家获QS认证。
七是服务规范化。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实行了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制、生产资料专营配送制、茶叶交易实名制,建立了茶树病虫害测报网络和预防服务队伍,开通了网络交易市场、“农业118”服务热线等信息服务。
八是茶叶产业化。安溪县茶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印刷包装、机械制作、食品加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房地产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发展态势,涉茶产业工人实现了从睡地板到当老板、从穿解放鞋到穿皮鞋,暨从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从量变到质变,从品牌到名牌的根本性转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之路。
三、福建安溪发展茶产业的经验
福建省茶叶产业在短短十几年间,先后推出了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等几大茶叶知名品牌,成为中国茶叶的风向标引领着中国市场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国内茶产业大省、强省。福建尤其是安溪经验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发展茶叶产业,贵在领导重视,思路清晰和持之以恒。安溪县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茶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在抓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所谓“不变”,就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届班子,始终把“茶叶”当做富民牌来打,一以贯之实施“茶叶富民”发展战略。成立了茶业管理委员会,由县委主要领导当主任,近10位县级领导为副主任,分工协作、统筹协调全县茶产业发展工作。同时,出台多项茶产业扶持政策,从人才、资金、信贷、税收、技改和用地、用工、用水、用电等多方面进行扶持。所谓“变”,就是根据茶叶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发展思路,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使安溪茶叶始终引领国内茶叶潮流。先后提出了 “三步走”发展思路(第一步:创名牌,拓市场;第二步:保名牌,抓质量;第三步:建市场,组集团)和“建基地、提品质、拓市场”的发展思路。2006年以来,当安溪铁观音闻名于世后,又提出了“组织管理、产业延伸、品牌保护、提高质量四个突破”的思路。“十二五”期间,安溪将实施“茶叶倍增计划”(产值翻番达到160亿元),引导茶企回归、茶企上市,发展连锁、直销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模式,壮大茶机械、茶旅游、茶包装、茶饮料等全产业链。正因为该县历任领导高度重视,科学、清晰地谋划发展思路,并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把安溪茶叶从产品做成了品牌,把品牌做成了文化。
2、发展茶叶产业,要重品牌营销,龙头扶持和市场开拓。安溪县为打造“安溪铁观音”品牌,每年投入5000万元,开展多层次、多地域、多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发展初期以政府投入为主、后期以企业为主)。多年来,该县通过在本县办茶博会和走出去兴办茶王赛、拍卖会、交流会、论坛等重大茶事活动,特别是先后策划了横跨省市、跨境内外的“安溪铁观音宣传推广”系列交流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该县为积极做大茶叶龙头企业,培育了“铁观音集团”、“八马茶业”、 “华祥茶业”、“三国饮艺”、“ 魏荫茶业”、“三和茶业”、“日春茶业”等一批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茶叶加工企业达到400多家,其中全国百强茶叶企业10家,成为支撑安溪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安溪县按照以市场促生产的思路,实现了由原来的单纯抓生产向抓市场促生产转变。每年坚持举办2-3次全国性甚至国际化的大型茶事活动来推广市场;组建营销大军来拓展市场,安溪县有15万多名营销大军通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注册商铺达4万多家;通过建设茶叶专业交易场所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来打造市场,该县投资5亿元建设占地250亩的“中国茶都”和占地1600多亩的铁观音茶博汇两大市场,是我国目前国内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之一,2013年茶叶交易总量达2万吨,交易额20多亿元;市场的有效拓展,提升了茶农的积极性,推进了基地建设,实现了产销良性循环。
3、发展茶叶产业,重在做大基地,规范运作和科学管理。在市场和品牌的共同推动下,安溪县引导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等模式,通过承租、承包等形式,加速山地流转,促进茶园向大企业、大公司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实施了“
4、发展茶叶产业,巧在挖掘文化,彰显特色和提升内涵。安溪铁观音起源于1725年前后,历史悠久,属于半发酵茶类,是乌龙茶类的代表,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孕育了其独有品质。安溪县充分利用、挖掘和展示了安溪铁观音古老独特、绚丽多姿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推动了茶文化与茶经济的互动共荣。该县把茶文化景观与旅游结合起来,建设茶都、茶文化博览馆、茶叶大观园、生态观光茶园、铁观音发源地遗址等茶文化旅游景点。该县特别注重茶叶产品、包装、茶具的开发,使茶业产品成为一件件“艺术品”;特别注重茶道的推广,把品乌龙茶宣扬成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一种生活习惯;特别注重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铁观音茶起源的“王说”、“魏说”之争,增添了其神秘色彩。安溪县先后在福州、厦门、上海、北京和台湾等多个大中城市举办“茶王赛”、茶叶论坛和茶事交流活动,组建茶文化艺术团到国内各主要城市和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演出,并通过旅居海外的100多万福建籍华人华侨,280多万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把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推向全国、传向全世界。
四、品牌整合工作建议
我市茶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生态区位优势明显,富硒保健特色突出,品牌价值初步显现,是秦巴生态功能示范区最佳的产业选择。但由于产业基础还较薄弱、市县区政府投入还有限、产业体系还不够完善、品牌推广和科技人才队伍还跟不上等原因,导致我们的茶产业发展尤其是品牌建设还有相当的差距。
品牌作为人们对企业及其产品、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它涉及企业、产品、质量、服务、价值和人们的知晓与信任等,具有产业高度关联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伴随着产业发展同步成长,建议我市在茶叶品牌建设中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加快打造公用品牌。无论武夷山大红袍,还是安溪铁观音都仅仅是一个县的茶树品种做出的茶产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入脑入心,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因此,我市品牌建设可通过新注册“安康富硒茶”或淡化行政区域概念统一使用“紫阳富硒茶”。无论是采用哪个品牌,政府在品牌建设中的力量不可或缺,需要通过“行政的力量+市场力量”打造知名品牌。如果使用现有“紫阳富硒茶”品牌,只需要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加盟并加强管理和加大宣传推广。如果新注册“安康富硒茶”集体商标,可分步实施:第一阶段为自由发展阶段。由市财政出资,市茶协会牵头、工商局负责,加快“安康富硒茶”集体商标注册,并积极向国家申报“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加快制定出台“安康富硒茶”生产、加工、质量、包装等系列标准。同时,由紫阳和平利县茶协会负责“紫阳富硒茶联盟”和“平利女娲茶联盟”建设。按照“公用品牌+企业商标”模式和“五统一”要求,吸收各涉茶企业有偿(象征性收质量信誉保证金)自愿加入各品牌旗下,对率先加盟3个品牌的企业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或对印刷包装材料予以适当补贴,其他县区一律不再进行茶叶品牌宣传打造,形成三足鼎立的自由发展局面。第二阶段,统一整合阶段。按照“安康富硒茶”质量技术系列标准和品牌管理办法,由市茶业协会履行行业管理职能,通过项目政策资金扶持或组建一家大型龙头企业或集团公司,负责“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营运推广,创建成中国驰名商标。利用市场的力量并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市内外涉茶企业按照品牌店、直销店、加盟店等形式全部使用“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其他茶叶品牌一律停止宣传使用。
2、要加大品牌宣传投入。要聘请专业策划公司为安康茶叶开展品牌策划包装与宣传营销。市政府力争每年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利用秦巴生态功能示范区优势,突出“生态、绿色、保健”富硒茶产品特色,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策划有声势的集中宣传报道,在机场、车站、码头和主要路口、高速公路沿线常年开展电视或平面宣传;在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公共场所全面宣传展示推广富硒茶饮、富硒茶知识和安康茶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组织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参加省内外展销会、博览会等宣传促销活动,统一布馆布展,树立安康富硒茶形象;举办高规格的茶文化节、茶王赛、茶叶论坛和茶事交流活动,邀请国内知名茶专家与艺术家品茗推荐和传授技艺;积极争取在国家和省、市两会上使用带有“安康富硒茶”统一标示的茶叶及器具;面向国内外宣传推广“安康富硒茶”品牌,形成“铺天盖地”之势,让“安康富硒茶”茶品牌形象宣传无处不在。
3、要积极发展壮大营销队伍。品牌的成功关键在投入,重点在运营推广。福建省在短短十几年先后推出了多个知名茶叶品牌,他们是用钱“砸”出来的,也是靠一代闽商“推”出来的。因此,加强营销,也是品牌宣传推广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在继续支持鼓励在重点城市或茶市开设茶叶门店的基础上,要大力支持发展电子商务,扩大产品销售覆盖范围,实现产品与品牌宣传推广“双赢”。要集中教育、人社、扶贫等各方面政策资金,通过请进来培训和送出去学习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宣传营销人才培养步伐,让安康茶叶个体经营户变成安康茶商,让营销成为产业的“活水源头”。
4、发挥基地、企业和文化在品牌中的支撑作用。一是要加快培育龙头。要充分借鉴“阳晨模式”和“阳晨经验”,通过项目倾斜和财信担保注资,联合市内茶叶企业,组建“安康富硒茶业集团公司”;还可以通过政策资金和信贷支持,培育壮大2-3家现有茶叶龙头企业引领安康茶叶发展。二是要坚持不懈做大基地。按照全市茶叶发展规划,实现标准化建园,集中连片发展,构建“重点县+基地镇+专业村+产业园”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力争2020年发展茶园面积100万亩目标不动摇,让茶产业真正成为重点县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三是要加快特色产品开发。综观我市当前茶叶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单一化问题,呈现出绿茶独大,发酵和半发酵茶类因技术人才缺乏没得到有效开发,茶饮料、茶点、茶具、茶包装、茶服务等配套产业没形成,茶产业链条短,缺乏市场竞争活力和产业带动力。四是要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促进茶旅结合。要结合安康历史和汉江文化、农耕文化、汉调二黄发展,加大安康与茶文化相关传统、传说、传奇故事和茶界名人的收集、整理、宣传,充分展现安康富硒茶文化;要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和涉茶影视剧拍摄、文学作品发表,充分展示安康富硒茶品牌形象、丰富茶文化内涵。要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学院等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安康茶叶班,培育茶叶技术、营销和茶文艺人才。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江南拆迁改造和江北新区开发,建设茶叶交易市场、茶馆一条街和茶博园;要结合文化旅游宣传,定期举办茶文化节、茶王赛和茶艺茶技大赛等活动,打造独具秦巴特色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