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于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4.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2.6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1.49万亩。
该工程的实施,使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显示,达到了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目的,实现了白河经济社会再一次重大突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20万亩,活立木蓄积18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8.4%上升到55.1%。水土流失面积由退耕前的54.1万亩减少到退耕后的35.73万亩;退耕农户人均增收2499元,户均受益989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98年退耕前的980元增至3239元;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使全县从事劳务输出的劳动力由退耕前的0.55万人增至6.4万人,年累计创收达到5亿元。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16.4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3亿元。
抓工程建设质量。在退耕还林工作中,以生态建设为前提,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坚持科学规划。严格技术规范要求,强化质量监督,严把设计关、苗木关、栽植关,实行苗木“一签两证”制度,坚决做到苗木达不到国家标准二级以上不准出圃、不准调苗、不准栽植,大力推广林业新技术、新成果,加强技术培训,使90%以上农户掌握林业方面适用技术,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
抓后续产业建设。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突出蚕桑、木瓜,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加强了老劣桑园的改造、投产桑园管理和新建桑园定型管理,全县累计桑园达到13万亩, 养蚕发种近5万张,实现产值2000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现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项目和农民增收重要来源。同时,积极引进外资,2007年兴建缫丝厂,年生产白厂丝120 吨。投资兴建了“恒泰丝绸有限公司”,年产蚕丝800万吨,产值达1500万余元。木瓜产业以“一县一业”为目标,实行县、乡镇领导干部带头抓点示范,全县建立优质木瓜良种基地3800亩,建立优质木瓜示范园3300亩。目前,全县木瓜基地面积达到12.98万亩,其中建设100亩以上的示范点18个,年产鲜木瓜2万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20元。白河木瓜于2008年获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现已成为全国最大光皮木瓜生产基地之一,“逸”牌木瓜酒2003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国家质量卫生全面达标食品”,并通过ISO9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抓工程建设管理。针对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政策性调整,任务调减的现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成果巩固上来。落实管护责任及责任主体,认真搞好管护检查,切实加强退耕还林管护工作。明确了县、乡镇、村主要领导的管护责任和示范管护点,以此推动全县退耕还林工作步入规范化管护轨道。同时组织开展了退耕还林确权发证工作,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在发证中严把登记关、审核关、制证关,严格坚持政策宣传、兑现标准和工作程序“三到位”,确保发证质量,已发证4.38万本,面积46.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