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和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成的科学考察组,在保护区浪河土寨子以上区域内发现了野生黄连种群,面积约有5m2左右。这些黄连生长在靠近河岸的阔叶林下山坡上,与其它杂草共生,有的生长在岩缝和石头上,分布海拔高度约1160m。上世纪80年代化龙山地区曾种植过黄连,虽然在浪河区域内有少量的人为活动,但没有种植黄连的任何记录,区域内的老百姓也从未在这一带种植过黄连。因此可以确定分布于浪河内的黄连属野生个体。
浪河发源于大巴山第二主峰化龙山,地形封闭,不通公路。河流全长24.3km,流域面积121.3km2。流域内古木参天,森林原始,分布有大量珙桐、香果树、兰科植物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化龙山保护区自然资源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原居住在该流域的群众反映,浪河野生黄连数量较多,均分布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
据以往科考资料记载,化龙山及其周边县区应是陕西省野生黄连分布的中心区域,上世纪50年代在化龙山曾偶尔见到野生者,此后多年一直不见踪影,有些专家怀疑野生黄连已经在本地区消失。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化龙山保护区再次发现野生黄连种群尚属首次。
黄连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药用植物,因其药用历史悠久、用途广泛、疗效显著而驰名于世,属中国植物红皮书中的渐危种。目前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亟待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