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市“九五”末有林地为1761.0万亩,每年以一个百分点增长,2005年达到1955.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0.2%提高到55.4%,2006至2008年三年间又新造林146万亩。国土增绿步伐加快,而林业为农民收入贡献额还不高,如何破解大林业、小产业、低收入格局,统筹增绿和增收是当前和今后全市林业建设的中心任务。
今年是应对金融危机,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的关键之年。林业建设在保增长、扩就业、促增收中担当重任,扩大森林资源是增绿增收的重要基础。全面启动汉江绿化工程是今年林业工作亮点。工程西起石泉县左溪沟口,东至白河县木瓜沟口,流长340余公里。区域为汉江两岸第一山脊线海拔高度700米以下近视直观坡面的荒地、荒坡、未成林造林地及弃耕地,规划区域总面积102.8万亩,需要造林绿化45.3万亩。其中工程造林20.9万亩,封山育林24.4万亩。涉及石泉、汉阴、紫阳、汉滨、旬阳、白河六县区39个乡镇241个行政村929个村民小组。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造林任务。为确保如期完成,把瀛湖绿化领导机构调整到汉江绿化上来,借鉴瀛湖绿化经验,坚持“县区负责、乡镇实施、群众参与、部门帮扶”的工作、责任、考核、奖惩机制不变,包栽包活包成林。争取天保造林、小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项目优先安排,资金倾斜,其余由所在县区财政从森林资源补偿费中予以安排。组织林业技术干部包作业设计、包技术指导、包苗木检验,确保造林一次成功。2月18日市双创办牵头召集市区66个部门负责人,落实城区5443亩绿化任务,今年完成造林,连续管护三年,投资830万元。此外,全年计划安排造林60万亩,其中春秋两季飞播造林27万亩,人工造林33万亩,以经济林为主。在造林地段的规划上,全部安排在城镇周围和汉江两岸第一山脊线的直观坡面。
主攻经济林业是重头戏。今年蚕桑生产形势的严峻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力争全年发种达到42万张。要求市蚕研所和蚕技站专心致志从事蚕桑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帮助蚕农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从市县区林业系统抽调80名蚕桑技术干部,下到40个养蚕重点乡镇,协助乡镇做好桑蚕发种,为蚕农提供技术服务。加快桑园流转,把桑园向养蚕能手集中,重点培育养蚕30张以上的大户,用5年时间,培育年养蚕30张以上的大户15000户。加快低产桑园改造。对老劣桑按密值丰产标准实行淘汰后重新建园,对低产桑园加密改造,实现50万亩高产密植桑园的目标。引进新品种,推广多批次养蚕,推广新技术,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提高科学技术的贡献率。
茶叶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潜力大。从今年开始,用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资金,每年发展密植丰产茶园3万亩,用4-5年时间实现茶叶销售收入10亿元的目标。今年建设密植丰产茶园3万亩,产茶叶6300吨,销售收入力争达到7亿元。茶叶产业的根本出路在整合品牌,形成拳头。要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茶叶品牌整合,形成一个品牌,重塑安康茶叶的知名品牌形象。要加强营销,拓宽市场,培养一支茶叶销售专业队伍,建立茶叶批发销售一条街,培育陕西最大的茶叶销售批发市场。
加快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是改变大林业、小产业的突破口。今年起要重点发展“一漆二油三果”,新增300万亩经济林,农民人均林业收入3000元的发展目标。一漆就是漆树,用4年时间,新建丰产漆林30万亩,改造20万亩,盛产期年产值达到7.8亿元;二油就是油桐、油茶,用5年时间新发展油桐100万亩,盛产期年产值达到10亿元;用5年时间,建成油茶基地30万亩,盛产期年产值3亿元;三果就是板栗、核桃、狮头柑。用4年时间,新建板栗园40万亩,低改60万亩,盛产期年产值可达5亿元;新建核桃园60万亩,低改40万亩,盛产期年产值16亿元;新发展狮头柑15万亩,年产值6.7亿元。要成立林业产业科,主抓木本油料林基地和林业产业建设,各县区林业局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人员,夯实责任。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争取中省林业投资支持。目前油茶已经列入国家林业产业发展支持项目,板栗、核桃已挤进全省规划项目盘子,市林业局还将争取把油桐、生漆列入国家林业局专项支持项目。依托退耕还林和天保公益林建设项目,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激发农民群众造林增绿兴林致富的无穷活力。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并计划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市除宁陕县主体改革完成需进行配套改革以外,还有9个县区今年全面启动,其中镇坪、岚皋、石泉、白河4县今年完成,汉滨、旬阳、紫阳、平利、汉阴5县2010年完成。市上已进行了业务培训。市县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借鉴宁陕林改经验,认真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全市林改扎实、有序、健康、平稳推进,为造林增绿,兴林富民提供长久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