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立了安康林业发展新思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扩大森林资源、主攻经济林业、加快林权改革、突破森林旅游、实现兴林富民”的新思路,着力“实施一个调整,推进两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在林业发展战略上由以生态建设为主调整为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在造林地段选择上把人工造林的重点由高山、远山向汉江两岸、公路沿线和城镇周边等人口聚集地方转移,在林种树种选择上由以营造生态林为主向以发展经济林为主转变;提高经济林在林业资源中的比重,提高林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提高林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份额。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起动。 宁陕县率先启动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其余九县区全面启动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勘界确权发证1180万亩,占全市集体林改面积的60.9%。宁陕县受到省政府表彰,石泉、岚皋、镇坪、白河、平利五县已通过省林权改革领导小组的验收,分别超额2个和1个县完成省、市下达的改革计划。
3、汉江绿化治理工程首战告捷。把大瀛湖绿化治理成功经验推向汉江两岸,用5年时间完成沿江6县(区)、41个乡镇(办)、255个行政村的45.34万亩宜林地的绿化治理,当年完成人工造林5.19万亩,超额9.4%完成年度造林任务。安康市区周边绿化,由市、区66个部门包抓,完成工程造林5443亩。
4、林业产业建设发展速度加快。蚕桑生产经受住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发种40.5万张,产茧1.4万吨,蚕农收入 2.8亿元。茶叶总产量达到7852吨,产值8.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以“一漆(生漆)二油(油桐、油茶)三果(板栗、核桃、狮头柑)”为重点的木本油料和干鲜果基地建园30.49万亩,果品总产15.2万吨,销售收入4.5亿元。森林旅游开发投入建设资金8545万元,接待游客22万人次,综合收入2050万元。
5、森林资源监测管理成绩斐然。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完成843个固定样地复位调查,在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验收。汉滨、汉阴、岚皋、紫阳、旬阳五县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通过省林业厅评审,加上此前完成的5个县,这是建国后我市首次全面开展的大规模森林资源详查工作。全市森林公安、资源林政、野生动植物管理部门联合开展了“绿盾三号行动”,汉滨区森林公安局受到公安部、国家林业局表彰。
6、重点项目争取工作成效显著。当年到位退耕还林、天保工程计划12.8和26万亩,分别占全省计划任务的21.3%和15%;启动了长防二期工程并完成绿化2.95万亩,占全省计划任务的40%;启动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争取补植补造计划15.33万亩,后续产业基地建设计划17.74万亩;汉滨等六县区进入全国油茶发展县,其中汉滨区为全国油茶发展重点示范县。林业投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7、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预审。当年造林育林91.3万亩,是上年完成面积的2倍多,其中植苗造林40.8万亩,飞播造林27万亩,封山育林23.5万亩。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派出以原林业部副部长蔡延松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我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进行了实地核查,蔡延松组长代表专家组宣布安康达到创建要求,申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预审。
8、林木种苗市场秩序开始规范。全面建立并推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招投标、“一签两证”、经济林种苗质量保证金、种苗供应黑名单、外调苗木审批、种苗质量责任追究等八项制度,重拳整顿规范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秩序。启动经济林良种采种基地建设,用3-5年时间建成板栗、核桃、狮头柑、生漆、油桐、油茶经济林良种基地6万亩,加快推进经济林种苗良种化。
9、林业科技推广宣传力度加大。中断长达13年的安康市林业学会复会,停刊13年的《安康林业科技》复刊。市林业局和6县区林业局开通了信息网,当年点击量超过20万。组织126名蚕桑技术干部深入到40个重点乡镇,进村入户开展为期100天的技术服务。组织拍摄和编撰了《绿染安康》、《安康古树名木》等专题片和书籍,整理汇编了《林业政策法规汇编》、《林木种苗法律法规汇编》,开展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十年成果巡回展,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林业的了解和支持。编印主要经济林树种丰产栽培实用技术培训资料,10万林农培训计划付诸实施。
10、化龙山保护区建设步入正轨。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导班子配齐,工作人员选调基本到位。镇坪、平利两县政府正式向化龙山保护区管理局移交林权并颁发林权证。4个保护站和5个保护点及保护与恢复等工程基本完成,一期投资计划除办公楼项目外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