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热浪滚滚,我区沙坝乡万亩优质核桃园基地建设现场,一百多名村民挖坑整地、挥汗如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同镇万亩油茶基地,关家乡、富强乡万亩优质核桃园开建,大竹园镇、双龙镇、玉岚乡优质茶园建设如火如荼……。从秦岭脚下到巴山山区,优质经济林果基地建设集中铺开,处处是林特建园的热闹场面。
科学决策绘制发展蓝图
我区地处秦巴腹地,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两山乡镇农业人口51.4万,要实现统筹城乡和突破发展,其出路在哪里?如何寻求突破?成为决策者思考最多的问题。
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必须走靠山吃山的“兴山富民”之路,要在25度以上的70万亩山地上想办法,把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的经济优势。汉滨境内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是油茶、核桃、茶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经济林果的最佳适生区,蚕桑传统产业历史悠久,油茶种植已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油茶建设示范区。
结合区情实际,经过一番深入调研和反复科学论证,“人均1亩的一乡一业现代生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被提上区委全委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四个重要规划之一列入议程。
一条思路逐渐明晰,一个大手笔策划,大举措实施的城乡统筹发展林业产业建设规划迅速出台。“集中用三年时间,举全区之力,在全区两山乡镇建设2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30万亩油料基地和40万亩柑橘干鲜果基地产业发展规划”的“234”经济林特基地建设工程出炉。规划明确提出3年建设产业基地90万亩,实现人均1亩经济林特园目标,带动两山农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做大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强后劲产业,夯实群众增收的基础”,区委书记陈勇的科学发展理念铿锵有声;“建成90万亩优质林果产业基地,把汉滨经济林果产业培植壮大成为第一大产业,建成全省经济林(下转二版)(上接一版)果产业名区”,这是区长袁子顺提出的响亮发展目标。
“大地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产业建设一个战略性目标,让绿色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
山山栽满摇钱树 户户就有聚宝盆
我区山地面积大,水热条件好,森林资源丰富,然而,却长期面临着“大资源、小产业”的尴尬。
宏大的现代经济林果产业建设规划,找到了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原则,结合各乡镇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按照区域特色产业明晰,人均一亩经济林果园的任务要求,帮助乡镇选定一个林业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统一规划连片治理,迅速激发了广大农民主动发展的热情。
沙坝乡高峰村村民赵国清说,“听说村上规划林特建园,我就主动报了名,把自己15亩承包地全部建成优质核桃园”,像赵国清一样,很多群众纷纷主动投入林特建园兴产业。
建设规划涉及45个乡镇办,农业人口514651人,606个行政村,3312个村民小组,12.1万农户,规划小班3401个,新建经济林52.1万亩,改造更新低效林37.9万亩,工程造林总投资2.7亿元。要将这样一个规划变成现实,其难度可想而知。
全区干群横下一条心,苦抓三年完成建设任务,誓让青山焕新颜。成立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实行区级领导包片联乡、部门包乡联村、乡镇领导包村抓户。区林业部门实行领导包片,各场站包乡,技术指导人员包村包小班的三级服务技术指导责任制。该区按照“项目到乡、规划到村、建设到小班”的要求,“整合资金、整体推进、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的工作模式在全区展开。
建园时节,富强乡乡长李森乾每周都要抽出两天时间到自己包抓的示范点上亲自督促进度,解决困难,确保包抓示范点的300亩建园任务完成。他说这是全区用“乡镇办书记、乡镇长抓点示范啃硬骨头”的办法,进行的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全区建立乡镇办主要领导包抓示范点90个,示范面积3.09万亩。
沙坝乡为落实产业建设任务,成立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工作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每个科级以上领导在所联的村抓点100亩以上示范园,各个站办所要在所联村抓好50亩以上的示范点。乡上每个干部包抓5户以上的示范户,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每人包抓3户以上的示范户。各驻村干部为任务落实和技术指导的第一责任人,各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是本村产业发展任务落实的第一直接责任人,通过任务分解和责任夯实,迅速落实当年建园任务3000亩。
日前,前来大同镇考察油茶产业并有投资意向的客商达10余家,益康优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和新民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相继在大同镇注册成立,并与该镇签订油茶产业建设合同,在10个村种植油茶3万亩。西安圣科公司在关家乡建立起万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累计已投入建设资金2000万元。通过项目带动,大办林业经济实体的路子,吸引社会各类资金进入经济林特产业,一批企业纷纷落户汉滨。
为搞好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区委、区政府从政策、资金、种苗上给予扶持。对种苗、种植管护给予补贴,实行“谁种谁有,谁经营管理,谁受益”,调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兴产业的积极性。家住田坝乡砖垭村的农民潘传兴,抓住政府扶持发展经济林特产业机遇,看准了核桃产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土地流转和“四荒地”拍卖一次性落实核桃建园40亩。据统计,全区累计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建园3.1万亩,促进了专业乡村、产业片带、示范园区和规模经营大户形成和崛起。
“摇钱树”上,“票子”倍增。我区正确认识和处理“绿”与“富”、生态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区政府对林业、计划、财政、扶贫、水保等方面的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整合各种发展项目资金,集中推进基地建设。坚持群众投入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以林业项目为主,其它涉农项目为辅的产业发展投入机制,“上争下投”专项资金 3000余万元,金融机构融资1000多万元,收到了“吹糠见米”的效果。2009年,仅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一项就向上争取资金860万元。
加大基地建设工作专项督查力度。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重点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实行检查验收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求乡镇实施人员、技术指导人员和核查验收人员对栽植质量、检查验收的真实性负全责,对验收结果终生责任追究。对各乡镇办的组织机构、人员到位、工作进度、干部驻村、质量标准等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工作进展缓慢、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直至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工作进度快、建设质量高的乡镇办由区委、区政府按“经济林产业建设先进乡镇”和“经济林产业建设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科技服务再添发展动力
要想做好林果产业大文章,就得在科技上下硬功夫。区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也围绕“智”富农民大做文章,充分利用其专业人才优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星火科技富民工程等,1000多名“科技二传手”到田间地头开设“课堂”,培训“当家农民”。据介绍,我区坚持每年举办经济林果产业技术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农民2万多人,培养科技示范户2000余户。
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谋划现代生态经济林果产业建设,建园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生产设施现代化,每片基地都由林业部门先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制订种植管护技术规范,种苗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制度,严格实行“四定三清楚”制度,四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点生产、定向供应,三清楚:品种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每村落实生产技术顾问,从选种、育苗、定植、采摘、嫁接到病虫防治等一系列工序,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监督。
为提高经济林特产品质量,我区确立了三个“先进”,即先进的观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三个“新”,即打造新品牌、引进新技术、建设新基地;“三防”,即防虫、防害、防冻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三”技术推广工作思路。通过品种示范、品质示范、耕作方式示范,引导农民重品牌,创品牌,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精细化经营转变。
要把产业做好,就得不断选育适合当地的当家品种。作为全国油茶建设示范区,该区成功选育出“金州2号”和“金州31号”两个品种,通过省级优良品种审定。双龙镇新华茶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选育出一个无性系茶叶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育苗100万株,初定名为“陕茶1号”的茶叶新品种目前正申请省级审定,将有望成为全省第一个无性系茶叶新品种。
在双龙镇新华村,完成1000亩无性系低产茶园改造的种茶大户王远平说,“现在的茶园要管理得精细,从施肥、管理、采摘各个环节都得讲究。” 尝到了科技甜头的他讲起茶叶种植来头头是道,“过去粗放式管理,不仅产量低,还卖不起价钱,完成低产改造后,产量是原来的十多倍,价钱也翻了一番,而且当地的茶厂还抢着收购。原来每亩收入二三百无,现在每亩收入都在二千元以上”。“我们这里现在都是茶叶产业基地,一家种不好,就砸了大家的牌子。”
在发展现代林业中,该区不断探索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扎实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先后在100个村建起了农民科技培训室,配备了电视机、DVD、科教光盘等电教设施,全区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与产业大户结成对子。还通过推广“电子务农”,使产业发展驶上了现代信息化高速公路。制作经济林特产业信息网站,发展信息员200多名,免费向群众发送农村政策、产业技术、市场行情等短信,把农户和市场紧密连接起来,用现代科技拓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