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我市累计完成汉江绿化造林育林34.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7.08万亩,封山育林17.87万亩,汉江两岸的生态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满山翠绿,硕果累累,生机盎然。汉江绿化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我市生态环境,拉动了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通过实施汉江绿化,促进全市林地面积由2004年的1955万亩增加到211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5.4%提高到59.9%,水土流失面积由12968平方公里下降为10976平方公里,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由100万人次增加到1000万人次,农民人均林业收入由400元提高到992元。
从瀛湖核心区到大赢湖库区,再到汉江两岸
2004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绿色安康”、“生态立市”战略和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目标,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瀛湖库区绿化治理步伐的决定》、《汉江绿化治理实施方案》和《汉江绿化治理考核办法》等八个文件,提出用五至八年时间完成大赢湖绿化治理目标,当年选择瀛湖核心区三乡(镇)9村40个村民小组先行试点,由市、区40个党政部门包抓帮扶。2006年全面启动大赢湖周边汉滨、岚皋、紫阳、汉阴四县(区)17个乡镇402个村民小组的绿化治理工程建设。2008年底,市委、市政府把大赢湖绿化治理的成功经验推向汉江两岸,决定对汉江两岸海拔800米以下第一山脊线直观坡面进行规划,用五年时间完成汉江绿化治理,规划完成造林育林70.2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5.45万亩,封山育林44.79万亩,总投6.92亿元,涉及汉滨、汉阴、石泉、紫阳、岚皋、旬阳、白河7县(区)42个乡镇(办事处)255个行政村974个村民小组。
因地制宜,资金捆绑,走规模特色效益之路
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格标准、保证质量,造管并举、注重效益”的治理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治理重点,体现区域特色,注重绿富结合,在城镇周边及重点旅游开发区域,突出四季常绿,点缀风景树木,打造宜居宜人环境;在广大乡村,以经济林果业发展为主,突出一村一品,培育一县一业。紧紧抓住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机遇,按照巩固稳定蚕桑,加快发展茶叶,突出干鲜果业的发展思路,追求规模特色效益,集中发展专业强村和大户,全市共建设万亩经济林示范乡镇46个、千亩经济林示范村350个、百亩经济林示范户589个。实行项目倾斜,加大财政支持。按照“项目倾斜,资金捆绑,统一使用,渠道不乱,各计其功”的原则,采取财政补一点,部门筹一点,群众投一点的办法,七年累计筹措汉江绿化治理资金2.34亿元。[NextPage]
各级财政部门面对吃饭财政压力,咬紧牙关,痛下决心,共拿出5000多万元资金支持汉江绿化;各级水利部门除了拿出2100多万水保工程资金支持汉江绿化造林外,还积极主动搞好汉江绿化配套水窖建设,做到整地挖坑到那里,水窖建设跟进到那里;各级林业部门除了争取工程区内林业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外,还挤干自身全部积累资金,加上森林植被恢复费、育林基金、其他林业工程资金共计3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汉江绿化;各帮扶包抓部门压缩单位开支,尽己所能,积极筹措整地挖坑、栽植、管护费用3000多万元,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汉江绿化资金缺口。
“书记县长占山头,林业局长啃骨头”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年带领干部职工进行两到三次大规模的集中造林,定期对造林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召开办公会议进行解决。根据安康造林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书记县长占山头,林业局长啃骨头”的口号,要求县区书记、县区长、市县区林业局长每人每年包抓一个100亩以上的造林绿化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包抓一个500亩以上的抚育管护点。七年来,共抓造林绿化点294个,抓点面积65790亩,不少地段采取爆破挖坑、客土回填等办法,解决了土壤瘠薄、岩石裸露地段的造林难题。全市上下坚持部门帮扶、干部驻组、群众参与的共建机制,市、县区分别抽派工作部门、中省驻地单位帮扶包抓造林绿化,实行一个单位包抓一个村组,一定五年不变,包栽包活包管包成林,验收不合格不收兵。各帮扶包抓单位明确责任领导,选派精兵强将,驻组入户蹲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发动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实现兴林富裕。七年来,市、县(区)有347个单位1000余名干部帮扶汉江绿化造林面积达15万多亩,其中市直100个单位350余名干部帮扶造林面积11000余亩。
汉江沿岸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为确保成活成林,采取了六项措施。一是坚持高标准整地。确保所植幼树有足够水肥蓄存空间,促进成活、成林。二是狠抓种苗质量。高起点制定了汉江绿化苗木质量标准,严把种苗生产、采购、运输关口,实行大苗带土球栽植,确保实现当年栽植当年基本绿化。三是组织专业队施工。由于多数区域造林施工难度大、投入高,树种选择范围小,成林见效慢,因此,在抓点造林过程中,我市积极推广专业队承包造林,对整地、栽植、浇水、覆膜、栽后抚育管理等分段核定施工费,承包给专业队进行施工,造林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四是推广适用造林技术。大力推广运用ABT生根粉、地膜覆盖、抗旱保水剂等技术,有重点地推广爆破整地、客土回填技术。五是严格工程监理。我市紧紧扭住“坑、苗、水、土、管”五个事关造林成败的关键环节,全面落实汉江绿化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理人员,全程实施工程建设技术指导和监管,做到挖坑不合格不准填土,熟土回填不合格不予调苗,苗木质量不合格不准栽植,栽植不合格不予验收,没有成林郁闭的不准撤离。六是重视抚育管护。要求帮扶部门和农民群众对汉江绿化新造林地每年定期开展浇水施肥、扩盘除草、防虫刷白等工作。按照造林苗木灌溉需要,积极完善水窖、抽水泵等造林管护配套设施,仅大瀛湖和安康城区周边汉江绿化累计建水窖1080个,配置抽水泵459个、水管10.42万余米。
严格检查考核,强力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把汉江绿化治理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对各县区(乡镇)、部门、中省驻地单位汉江绿化治理情况进行单项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奖优罚劣。对当年造林达到合格标准的每亩奖励100元,对管护抚育达到合格标准的每亩奖励50元,对综合评比第一名的县区一次性奖励10万元,其中20%用于奖励抓点领导个人。对帮扶造林验收合格的单位按年终单位在编人员每人奖励1000元。仅市本级累计奖励资金就达1052万元,激发了各级各部门抓好汉江绿化的积极性。对在汉江绿化中成绩突出、工作显著的许多干部,给予提拔重用,仅市直就有25名包抓干部先后提拔到副县级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