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林业局 > 要闻动态 > 林业动态 > 正文内容

汉阴借林地流转发展产业兴林富民

发布时间:2010-05-27 10:24作者:

“汉阴三月好风光,嫩绿新芽半未黄,风吹茶园芽飘香,农家姑娘采茶忙……”。近日,在汉阴县漩涡镇堰坪村的茶山上,云雾中的茶梯坡坡相依,岭岭相偎,绿绿的茶梯间里,动作娴熟的采茶姑娘们正提着竹筐采茶。风吹茶树香千里的葱茏茶树间,看着茶园里星星点点地散布的采茶女,一顶顶草帽在茶树间慢慢地移动,好似观赏一幅幅灵动的山水人物画卷,让人陶醉不已。

正在茶园里忙碌的堰坪茶场的负责人吴大松告诉记者,“今年天气好,春茶提前上市,每斤能卖501200元,照这个行情,估计今年原来的老茶园再加上我去年新承包的这个茶园采摘的春茶能卖100万元左右”。

近年来,汉阴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林地资源流转,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4月,我县启动18个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原则,县林业部门调动各方力量,  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承包、租赁、买断、转让等方式,参与林木、林地流转开发。“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该县农民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林权,投身林地流转兴林致富的激情迸发。

自林地流转以来,汉阴县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从传统的加工和销售绿茶向规范化、地域化、名牌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堰坪茶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集体在荒山上兴建的乡办集体茶场,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茶树老化,效益差,该村青年吴大松看在眼里,切在心里,积极要求承包了近300亩的茶园,承包后,吴大松全身心的投入到茶园经营管理当中,以场为家,以茶为伴,茶园发展状况日渐好转,自身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明显改善,昔日管理粗放的荒芜茶园,已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原来的3间土墙场房变成了一排整齐宽敞的砖瓦房,破旧的老式茶叶加工机器已被暂新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取代,并在县城的黄金地段置办铺面开起了茶业商行。去年,吴大松又从该镇东河村流转承包老茶园400多亩进行低产改造,借着林改的东风,吴大松积极申请要求购买他所流转承包的近700亩茶园,准备继续发展壮大茶园经济。428,在中国陕西(汉中)茶文化节上,堰坪茶场选送的天宝贡茗茶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专家的好评,被评为铜奖。茶叶走俏了,也富了家乡的乡亲!不要说茶园的业主,一个采茶姑娘平常一天都能挣到好几十块,在该茶场务工的20多位农民平均每人每年的工资性收入达3500多元。

一花引得百花开。看着焕发生机的茶园,看着脱贫致富的吴大松,当地农民也找到了奔小康的新途径。村民吴大平通过林改买到200多亩荒山坡地,搞起了板栗建园,放眼望去,去年秋天刚刚栽植的板栗苗已是绿叶舒展,长势旺盛;发扬村村民邓秀平与20多户农民通过入股合作的方式流转到150亩土地栽植柑桔……

该县林业部门因势利导,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陕西秦巴山生态农业公司租赁平梁百果山庄枇杷园,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林下养鸡,实行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农业经济。去年,该公司在枇杷林下放养土鸡2万只,肉质风味良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仅此一项产值达100多万元。

林地流转不仅为民营经济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还拓宽了农民就业门路,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在百果山庄枇杷园,棉丰村51岁的农妇张秀英正在认真的在枇杷园里从事土鸡喂养工作,张秀英原来一直在家做些洗衣做饭的家务活,到了百果山庄后,开始当上了“工人”。“在这里打工,我每天能挣50余元,把家里也能照顾到,很划算的”张秀英高兴的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荒山,自从建起了枇杷园,模样有了大的改变,现在又租赁给了开发商,附近村民也常常到这里来打临时工,还能拿上不少工资,并以此带动引导双坪等五个乡镇发展林下养鸡20处,15万只,产值750万元。

通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林木林地流转开发,我县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全面加快,促进了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发展的过渡。随着观光农业的悄然兴起,林地流转也为发展农家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年来,不少业主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休闲,绿树掩映中的农家乐,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我县已有3.5万亩茶、桑、果等经济林向能人大户有序流转,已有近10余家工商业主和个体老板加盟开发,绿了山水,靓了乡村,富了农民,林地在流转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主办单位:安康市林业局 联系电话:0915-3213118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6714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37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