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在2008年底基本完成全县林改确权发证工作后,立即制定出了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林业要素活跃、流转程序规范、监管服务有效、责权利相统一的新型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林业生产经营效益显著、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林业经济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并占到农民收入的80%以上,实现兴林富民、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林权改革总体目标。
现在三年过去了,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让宁陕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就业的新渠道。
林地林木流转机制,实现了林地财产向资金的转化,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便捷渠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拿到了林权证成为了林地的主人,在我县大力发展山水旅游趋势的推动下,吸引了大批外地投资商前来宁陕发展。今非昔比的广货街蒿沟村以其便捷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森里植被资源而寸土寸金,截止2011年5月该村参与流转的林地面积使农民得到的流转费已逾百万元。
林业投融资机制,使创业者的梦想得以实现,为投资者提供场所,不断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今你走进环境优美、大气的林业产权服务大厅,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这个交易大厅有规范的林权抵押贷款办理程序还有专业的森林资产评估师。通过这个大厅,让许多怀揣梦想的创业着拿着自己的林权证,通过森林资产评估师的评估,在信用社贷到了自己创业的初始启动资金,让这些创业者的梦想得以实现。丰富乡北沟村村民有一处植被资源丰富的林地,2010年被前来访亲友的咸阳籍客商李某看中,遂于李某签订了林地租用合同,在此发展林下散养土鸡,目前养殖规模以扩大到一千只。真是应了那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好资源引得客人来。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不断增强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2011年四月,江口镇竹山村村支部书记汤友国家挤满了全来咨询公益林补偿办法的农民。这些怀揣林权证的村民们就公益林界定方法、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和期限,详细咨询了前来该村进行公益林界定区划的技术员刘扬,刘扬耐心逐一的回答了村民的提问。当各位村民得知公益林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的都有生态资金补偿时,无一例外的齐夸党的政策好,60岁得何先玉老人激动地说: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国家把林地无偿的分给了我们,现在还要给我们抚育费,我们一定要认真管护好这些属于我们自己的森里资源财产。
积极探索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和生态公益林抚育办法,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一举多得,为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出谋划策。搞活商品林经营管理,放开非林地种植树木自主采伐权,鼓励广大林农种植用材林,进入商品林流通环节,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通道。2008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业局结合本地资源特性,适地适树,动员广大农民,大面积种植速生杨、竹子等用材林,既美化了环境增加了林分资源,又得以解决市场上对商品林的需求,还能为农民带来长远的可观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