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聪敏好学,年近50岁,还在参加园林学本科自学考试;他热爱摄影,各种报纸杂志,常有他拍摄的照片刊发。但他既不是作家也不是摄影师,而是一名普通的自然保护区职工。
他叫刘平,是陕西省安康市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职工。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因为他对山林有着几近痴迷的钟爱,使得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森林土专家”。
刘平爱山。工作时在山里巡护,休息时在山里转,这个习惯多年来没有改变。2009年前,刘平一直在陕西省千家坪林场海拔2100米的麦坪护林站从事护林、造林工作,一茬茬人“更新换代”,他却23年始终坚守。2009年他到华龙山自然保护区后,负责的辖区范围比以前更大更广,巡护路程也更远。他每天一大早进山,天黑才能回来。保护区巡护管理工作量大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他不仅要在山里跑,制止非法入山人员破坏资源,还要对观察到的物种进行拍照、GPS记录定位,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形成档案,分类整理保存到电脑,必要时对不认识的物种进行识别。
从未接触过GPS和电脑的刘平要想熟练掌握巡护器材的使用技巧,成为巡护管理方面的行家,谈何容易?“不管是什么工作,说干就干,要干就干好。”不善言辞的刘平,没有气馁,他铆足了劲儿,暗地里下定决心。
背着背包进山,是刘平的日常造型。跟旁人不同的是,背包里很少有干粮和水,除了巡护工具,更多是采集的标本。只要是进山,刘平都特别兴奋,浑身是劲。一边观察,一边拍照,一边定位,忙得不亦乐乎。那些常人不屑一顾的花草虫鸟,成了他眼中的宝物。
在山里给植物和动物进行专业拍照,是很辛苦和复杂的工作,并没有别人眼中“旅行的浪漫”。为弄清一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他春天拍叶,夏天拍花,秋天拍果,一个生长周期才能完成。拍动物时,几个小时蹲守是家常便饭。回来后,他往往顾不上休息,趴在电脑上整理数据,一搞就是几个小时。遇到不认识的物种,他就拿着实物上网对照,或向专家请教,或在他那几本珍藏了多年的植物志和动物志的书里查找答案,直到弄清楚为止。
几年来,刘平拍摄了几千张动植物照片,保存了500余张有较高价值的照片。如此,他在多家报刊发表图片新闻和文章,其中很多照片被用作报刊封面;他还识别出了鸟类、爬行类、哺乳类、昆虫等约300种动物、近1000种植物;他发现了化龙山地区物种新纪录,包括植物14种、动物13种,其中星果草、肾唇虾脊兰和峨眉虾脊兰属陕西省植物新纪录,星果草已被列为保护区重点保护的植物,鸟类白肩雕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参加了陕西省秦巴山区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培训和陕西省第四次大熊猫栖息地植被调查工作……同事一句话评价刘平——“爱山成痴的刘平,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成了咱们名副其实的土专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