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是青春;绿,是阳光的极致。——题记
我是上过化龙山主峰的,用我41码的脚,凭借登过华山的底气,一步步量上去的。五月天,化龙山的浓绿遮天蔽日,空气中泛着的凉意,让人心气沉凝。此时的我,像是坠入了一幅水彩画中,在画里踱步,在画中徜徉。而身旁的灌木矮草、远处的怪石林海冷眼旁观着周遭的一切,似一位亘古的智者淡漠静寂,引不起一丝波澜。时隔数年,当我回想山旁涧间的具体物象时,已然记不真切了,但那葱郁浓厚的绿,却未曾在我脑海里褪色。
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制造一些惊喜,那时的我怎能想到,几年后,一个阳光噼啪脆响的中午,我竟又依偎在化龙山的怀抱里,在浪河边的麻石上小憩呢?青山依旧,我却换了角色,不再只是短暂驻足的旅人。这里是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辖区。四月,除了浪河翻滚的白浪,群山上下一片浓翠,在阳光下绿的灼目。我在山风绿景中眯起了眼睛,开始明白,这里的色彩为什么这么浓,为什么这么绿。
一
现在已是春末时节,绿意环绕下的牛头店保护站显得安静祥和。后院栽种的珙桐树早已枝繁叶茂,枝头叶间点缀的白色是状似白鸽展翅的花,它舒展着自己洁白的翅膀,任性的绽放着。
清晨,天空的星光并未完全的暗淡,路边杂草中的昆虫也还在蟋嗦,世界就像是一副还没睡醒的样子。打破这一宁静的往往是保护站的人:早起,是每个巡护人常态。也许是化龙山给予了巡护人坚毅的性格,他们都是雷厉风行的,起床、洗漱、穿戴、准备巡护装备一气呵成。当你还在惊讶于他们的速度的时候,已经有人在邀你下楼就餐了。早餐简单,但必须吃饱,巡护人知道,进山路途崎岖遥远,体力是关键。
饭毕,保护站外多了些熙攘,对面山坡上的树林里百鸟齐鸣,似在欢送着准备进山的巡护人。
二
四月的早晨还没完全褪去寒意,刚走出保护站大门,湿冷的空气就从领口一贯而入,让人不禁打了个哆嗦。春寒不足以浇灭巡护人进山的热情,他们在凉风中发动了摩托车,相互吆喝着,坚定地向着大山深处进发。
前往保护区的路是漫长而崎岖的,从浪河口沿通村公路到朱家河坝是一段“过山车”式的旅行。当摩托车飞驰在平整的通村公路上,安静和谐的农村景色缓缓后退,你也许会庆幸这将是一次平静美好的旅行。可是,当通村公路行至尽头,这种美好的愿景也就随之破灭了,因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崎岖的毛坯公路。巡护人个个都好似优秀的越野赛车手,摩托车呼啸着、腾挪着,他们淡定的行驶在这条狭窄迂回曲折的路上,时而趟过泥泞,时而轧过碎石,忽高忽低,忽硬忽软。山中多歧路,化龙山的巡护人却从容淡定。
一路颠簸,臀部的酸疼让人无法计算在这条路上行驶了多久,但终是到了简易公路的尽头。一下车,大山苍凉的气息扑面而至,满眼尽是浓厚的绿意,这才发现,自己早已被大山包围了。
三
山高路远,这是我对即将踏入这片原始森林的第一印象。
紧跟着巡护人的步伐,刚踏上那条崎岖的羊肠山路,我顷刻间就被一种寂静完全包围了,这样长久的寂静,足以让人窒息。时常在这块密林里穿梭的巡护人是孤单的,他们要在这般寂静下巡护,山林作伴,虫兽作陪,近的地方大半天,远的地方则会在保护点过夜。穿梭林间,巡护人一刻也不会闲着,遇见未见过的花草虫蝶、林木都会举起相机抓拍,和同事认真讨论;林荫下的试验田里,他们会仔细的统计重楼的生长状况;遇到进入保护区挖药材的采药人,他们会细心劝说,依法合理执法......
穿越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累了,倚在山石上小憩,渴了,饮一捧高山泉水。化龙山的巡护人像是不知疲倦似的,尽管迷彩服已经被汗水沁湿,还是迈着坚定的步伐。他们告诉我,保护区内需要去的地方都必须仔细巡护,为了守护我们心中的那抹绿,一切不容有失。
四月天,与清晨的寒意不同,中午的太阳是灼热的,它炙烤着大山,像是在催促着踏上归程的巡护人赶快下山。下山的小路上,隔着阻挡阳光的浓密树叶,我看到的群山,真像是化成了一条绿龙在蜿蜒,显得有些朦胧了。可是我在这群山之中,思绪还是清晰着的,亘古以来,这群山就赫然伟哉,横贯在这里,不管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它浓厚的绿是对所有大山子民的最好犒赏,也是对燃烧着青春守住这片山的巡护人最好的回报。
四
清冽的浪河静静地淌着,我坐在岸边的一块麻石上,静静地打量着周围,葱郁浓厚的绿依旧包裹着大山。阳光透过树叶缝隙,照射在山脚休息的那团迷彩上,显得格外耀眼。
“绿,是青春;绿,是阳光的极致。”回来的路上,我默念着这句话,来表达我对化龙山巡护人的至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