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林业局 > 要闻动态 > 林业动态 > 正文内容

安康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典型案例”专题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24-08-29 11:21作者:佚名

推进林业产业经济多元融合发展     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换

——宁陕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近年来,宁陕县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林业兴县”战略路径,以增绿护绿做大做强生态产品,以用绿活绿做优做特林业经济产品,着力推进林业产业经济多元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换,坚持不懈探索革命老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宁陕样板”,积累了丰富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经验。

 一、案例背景

 宁陕地处秦岭中段南麓,森林覆盖率高达96.24%,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绿都”。境内有种子植物136科591属1178种,有野生动物250余种,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四大国宝齐聚,素有“动植物基因库”和“自然生态大观园”之美称,被誉为“秦岭之心,绿都宁陕”。宁陕县气候温润宜人,环境清新优美,不仅是康养旅游的胜地,也是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宁陕县委积极响应,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林业兴县”的战略路径,致力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二、主要做法

 良好森林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必须坚持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有效实现路径。

(一)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宁陕县坚持保护优先,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公园,保护了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开展植树增绿活动,统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同时,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县、镇、村三级林长管理体系,加强了森林资源的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二)推动林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依托宁陕县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以核桃、板栗、中蜂、林麝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林业产业结构。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户参与到林业产业中来。建立林业产业协会和专家工作站,进行产业科研攻关,提升林产品的加工技术和附加值。深入实施“康养+”“旅游+”战略,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全域化发展,将森林康养与大健康、自然教育、宁陕特色文化、林业产业、生态旅游、精品民宿等深度融合,构建全民、全域、全时森林康养发展新格局。

(三)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开展生态价值评估,根据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发布的《报告》,宁陕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0.5亿元。依托有关科研院所开展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推动宁陕县域中国“绿都”品牌建设。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和国家储备林建设,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实现生态资源的资产化和资本化,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渠道。

 三、取得成效

 宁陕全境处于秦岭区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和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重要水源地。近年来,全县上下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探索森林资源价值转换模式和路径,实现了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再出发。

(一)筑牢生态屏障,转换条件日趋成熟。县委把“生态立县”作为发展路径,把“厚植生态本底”作为重点任务,把“生态环保”列入十件大事,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秦岭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清单,建立县、镇、村三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日常网格化信息化监管平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创建。深化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累计恢复生态植绿面积35万平方米、人工造林32万亩、森林封育50万亩,搬迁生态功能区群众6500余户。2023年1月至11月,全县空气优良天数为330天,优良率为98.8%,PM2.5均值为2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48,综合指数排名位列全市第二。

(二)坚持绿色发展,产业基础不断牢固。坚持生态旅游一业引领,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38个,建成了悠然山、上坝河、秦岭峡谷乐园等核心景区。《发展生态产业释放全国森林第一县生态价值》入选2023年全国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并在第六届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上向全国推介。先后认证“宁陕香菇、宁陕天麻、宁陕猪苓”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创建了2个省级品牌,培育了2个绿色产品和8个“无公害”产品品牌。

(三)积极创新实践,价值释放实现突破。全面落实“双碳”战略,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成立了宁陕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首个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获得陕西省林业局批复,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2022年完成秦岭区域首例、西北地区第一例林业碳汇交易,金额100万元。2023年5月与南泥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公司签订林业碳汇项目2个、交易额600万元,目前实施碳汇交易3笔,交易额累计70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林权抵押、公益林预收益抵押、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林地三权分置试点,在第二届碳中和国际论坛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四)林旅融合发展,打开“康养”新天地。开发了以蜂蜜、香菇为代表的“宁陕山珍”特色农副产品,通过国内12家“宁陕山珍”专营店送到了千家万户。全县建成了秦岭峡谷乐园国家3A级景区、大蒿沟景区仙居缘森林疗养基地等一批核心产品,打造了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科普研学等特色旅游线路。宁陕荣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荣誉称号,入围“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宁陕积极争取2024年“中国·宁陕全域森林康养百县论坛”,力争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县,助力建成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


汉阴县——创新金融保险,护航林业高质量发展

 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地处安康市中西部,北枕秦岭,南倚巴山,中部凤凰山蜿蜒东西横亘,汉江、月河穿行于三山间,形成“三山夹两川”的地势轮廓。汉阴全县有林地面积157.8万亩,森林植被属于常绿针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种类多样,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一、改革的动因

 该县自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以来,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野生动物保护取得明显成效,野生动物种类、数量迅速增长。但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猪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对山区的农林生产构成重大影响。由于县级财政紧张,没有专项防控资金用于聘请专业狩猎队进行专业防控和种群数量调控,老百姓只能使用鞭炮、锣鼓等简易装置对入侵野猪进行驱赶,但收效甚微。野猪的种种危害造成林农财产损失,甚至威胁人身安全。2021年,该县启动实施“野生动物伤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

 二、主要做法

 一是认真调研,摸清底子。汉阴县林业局成立工作专班,深入镇村走访、摸排野生动物致害情况。通过摸排分析,汉阴县2020年以来破坏农作物野生动物主要以野猪为主,危害主要种类是玉米、红薯、天麻、蔬菜、豆类等,危害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月河北部山村和汉江以南山村,川道村庄相对较少。其中2021年,野猪致害受损农户高达1600余户,损毁农作物1893亩,直接经济损失220余万元。

 二是综合研判,化解风险。通过调研,针对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猪等危害农作物及人畜的实际情况,汉阴县政府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围绕国家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印发了《汉阴县开展野猪危害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创新试点开展了野生动物责任险,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提供了金融政策保障。

 三是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综合考虑本地区财力状况、农户保险需求、保险公司经营能力等因素,汉阴县林业局与金融保险机构深入沟通,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依法合规、实事求是、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创新探索了“野生动物伤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政府每年筹集资金20万元,统一为山区林农购买保险,农户的农作物及人畜受到野猪等野生动物损害后,由林业部门协调保险机构定损理赔,有效降低野猪等野生动物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广泛宣传,保障落地。为进一步提高林区广大农民的知晓率和报险意识,汉阴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会议、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伤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并要求各镇、相关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汉阴县开展野猪危害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熟悉“野生动物伤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政策,并利用入户走访等时机向群众宣讲,确保野生动物伤人或损害农作物后农户知道及时报险和申请理赔。

 三、取得的成效

 “野生动物伤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是国家惠农政策在农村工作中的突破,为林农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金融风险政策的保障,降低了林农经营风险,为林区的发展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汉阴县2021年通过野生动物保险,共计为林区160余农户理赔12万余元,2023至2024年通过野生动物保险的开展实施,截止目前共计为林区209户理赔15.37万元。

主办单位:安康市林业局 联系电话:0915-3213118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6714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37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